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资讯 >> 正文
“一个人的博物馆”迎来暑假打卡热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4/8/15 来源:大河网 点击次数:
       “三腿耧、扇车,这些可都是老物件儿,没想到在这儿能再见到!”8月11日,位于淇县朝歌街道南关村的淇县朝歌博物馆迎来了众多游客,4500余件具有时代印记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和红色藏品让游客们不时发出感叹。

       “这个博物馆全年无休,现在正是暑假,来参观的大学生、小朋友不少,还有外地游客专门前来打卡!”淇县朝歌博物馆馆长付同喜向记者介绍。

       “古都朝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下大量特点鲜明的文化遗产。怎样才能把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谈起创办博物馆的初衷,付同喜坦言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我平时也喜欢收藏些物品,就想,为什么不办个博物馆呢?”2009年,退休后的付同喜将自己的积蓄和退休金用于创办博物馆。没有场地,他就把家里的房子进行整合,让女儿腾出来一个院子存放藏品。

       付同喜的行动打动了身边的收藏爱好者,他们纷纷提供有用信息,许多民俗爱好者也主动和他联系。从收集农耕民俗物件,到整理红色藏品,淇县朝歌博物馆终于办了起来,付同喜成了馆长,也是唯一的工作人员。目前,淇县朝歌博物馆共有豫北红色交通纪念馆、中原农耕馆、民俗文化馆、帝辛传说馆、邮电通信馆等5个展厅,共陈列展出4500多件物品。

       在豫北红色交通纪念馆内,“隐蔽战线”“红色记忆”“时代英模”“红色电波”4个板块把人们带回了革命年代。“老放映机、磁石电话机,这些原来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物件,在现实中终于见到了,还保存得这么好。”游客王琴说。

       2017年,付同喜成功申报“中原传统农耕文明”“帝辛传说”“箕子传说”3个鹤壁市市级非遗项目,为非遗的保护传承作出了贡献。2023年8月,淇县朝歌博物馆被确定为“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自开馆以来,该博物馆已接待参观者23万人次。

       “以后我还会继续丰富馆藏,让人们零距离体验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付同喜说。
发表评论: 】 
(作者:陈晨 实习生 李晨龙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