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此地是一种神圣,走近此地是一次亵渎,离开此地是一番悔痛。 —— “行动散文”履行者 罗时汉
修学旅游,是一种游历,更是一种体验。
大凡热衷修学旅游的人,都深信一句话:未经旅见的知识者,只不过是有一只翅膀的鸟儿,行之不远。这也说明,学与游应该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也应了那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确,每一处旅游地,都隐藏着书本里找不到的人生感觉,都需要用真诚之心去领悟、参与和融入。
一般来说,修学旅游的目的很简单:或见证文化,梳理感觉,或体察真知,求得精神振奋,总而言之,短暂的修学旅游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大精神和大胸怀,而这种大精神和大胸怀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
修学旅游最早在欧美以及经济较发达的亚洲国家如日本等国兴起,修学旅游在这些国家的盛行,一是其教育理念使然,二是学生的自理、自知、自立方面的客观要求。中国的修学旅游虽起步较晚,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修学旅游市场越来越火热,每到暑假寒假,“修学旅游”这块招牌都十分养眼,修学旅游风越刮越盛。
只是眼下中国的修学旅游,过多追求景点和玩乐,家庭消费的支出也日益奢侈,已对修学游的真实涵义形成一种亵渎,严重脱离了修学旅游的目的。
修学旅游,应是以一个以学业主题为目标的旅游行为,旨在突出一个“学”字,让参加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要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才是修学旅游的用意所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随着高考结束、暑假到来,高校“修学游”日渐升温。修学游既能开拓视野,也能让学子们体验生活、锻炼自身的同时认识更多朋友。
校园是一本耐读的书,很多知名学府,久远的历史赋予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趁着暑假到校园走一走,感受书中的卷香,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寻找我们河南本土最美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