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周瑞祥介绍,嵩山八路军抗日工作站是巩县(现巩义市)抗日战争期间成立最早的抗日组织之一。
1944年初,侵华日军铁蹄踏入豫西大地,中共中央发出了挺进豫西的指示,党中央7月就派中共地下党员孙克明和时任口头村保公所(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副队长张良贵取得了联系。二人以口头村水泉沟关帝庙为联络点,组织36名热血抗日青年,在庙内郑重宣誓:“听从指挥、勇敢工作、保守秘密、抗日到底。”
从此,“嵩山八路军抗日工作站”建立了,孙克明任站长、张良贵任副站长,豫西抗日斗争的革命火种在此播下了,他们为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建立也立下了不朽功勋。
据了解,工作站建立后,一方面积极进行秘密抗日宣传,四处张贴抗日标语,甚至把抗日标语贴到了维持会和汉奸的门上;一方面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促使一批地方开明人士站在了抗日一边。崇仁乡老庙山(今巩义市新中镇老庙山地区)保长程子川,经过工作站宣传教育后提高了觉悟,向工作站赠送两支手枪,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到来后,他又加入了抗日队伍。
在嵩山八路军抗日工作站旧址依山就势挖掘的窑洞内,陈列着当年先辈抗日的物品,展柜里的几支木头手枪格外显眼。周瑞祥说,虽然只是几支木头手枪,在当年同敌人展开的抗粮劫粮活动中,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由于工作站枪支稀少,会木工的张良贵就和大家齐动手,使用桐木仿制,然后用锅底黑灰上色、柿子渍上亮,枪把系红布,佩戴起来很像是军人。这样的木头手枪,制作了几十支。抗日人员拿着木头手枪,站在通往县城的要道、茶庵和路口,看到被迫给日军送粮的群众,就耐心给群众宣讲。本来就是被强迫、不愿交粮的群众一看是八路军来了,就纷纷把粮食又拉了回家。
后经修缮,院内竖立义结金兰纪念碑、“抗日英雄永垂史册”纪念碑,现已被郑州市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成为“巩义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重温非凡的革命历史,总能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洗礼和升华,更坚定的继承革命传统、再创辉煌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