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行资讯 >> 正文
平顶山:文物活起来 生活美起来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5/22 来源:平顶山日报 点击次数:

         三千年前,滍汝河畔,受王之命,封建应邦。
         三千年后,鹰城大地,绿水青山,风暖人间。
         2023年5月16日上午,在河南省平顶山博物馆二展厅,主题动画大屏上,白玉线雕鹰展翅翱翔,啸声陡起。
         随后,它跨越时空,飞过古应国与硝烟战场、白龟湖与高楼大厦,停驻在平顶山博物馆上方。
         这是平顶山博物馆经过数月精心打磨,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推出的应国主题动画。
         “你看,原本静止的文物活了起来,结合当下场景,既穿越又真实。”平顶山博物馆陈展部主任王杰介绍说,这一主题动画是以应国历史文化为主线,运用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动态还原古应国悠长绵延的历史文化,能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鹰城的前世今生。
         平顶山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娄金山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近年来,平顶山博物馆在增强互动性、数字化、文创开发等方面不断探索,“活”起来的文物让历史更鲜活、生活更美好。

平顶山博物馆 田秀忠 摄

 重参与,让市民走进来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
         平顶山博物馆于2012年5月15日开馆,是平顶山市第一座综合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500件(套)。2018年5月18日,河南博物院与平顶山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河南博物院平顶山分院,开创了河南省文博界分馆制建设的先河。
         如何让文物资源转化为人们感兴趣的知识、喜欢听的故事,为人们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熏陶,是平顶山博物馆一直探索的主题。
         “我最喜欢盲盒考古。”“我最喜欢VR考古。”近日,新华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楚仕博与来自洛阳的堂妹一起在平顶山博物馆体验了一把盲盒考古与VR考古后,兴致高昂。
         盲盒考古是最受小朋友欢迎的沉浸式文教活动之一。巴掌大小的方形考古盲盒把青铜器、钱币等仿真“微缩文物”藏进土中,玩家利用迷你洛阳铲等工具,让“宝物”一点点呈现真容,体会神秘惊喜。
         “我们这个考古盲盒每一个都由三层不同的土壤构成,玩家在挖掘过程中可以学到考古知识。”平顶山博物馆文创办主任方靖媛说。

白玉线雕鹰 平顶山博物馆供图

        作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河南省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平顶山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其中,研学课程《我们“鹰”该知道的事》围绕白玉线雕鹰,通过课程导入、情景体验、手工材料包等设计,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新;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大型节庆活动;暑期志愿者讲解员培训班已连续举办9年,培训小讲解员1500多人,进行公益讲解5000余次。自开馆以来,平顶山博物馆每年平均接待大中小学生14万人次。
         除了线下活动,平顶山博物馆还线上推出《鹰蕴》《指尖上的国宝》等馆藏文物系列短视频。其中,《鹰蕴》已发布86集,累计获得2000多万的阅读量;在微博上,“指尖上的国宝”文物话题累计阅读量达4000多万人次。

 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

        在平顶山博物馆应国印象数字化展示厅,一个由10块55英寸屏幕组成的三维交互式智慧大屏上,市民张先生正在“触摸”三维数字文物——春秋带盖铜浴缶。
         随着指尖的点触和收放,正面、侧面、底部……铜浴缶360度、立体式“悬浮”在眼前,可以清晰地看到其纹饰、颜色等细节。屏幕上,每件数字文物都附有介绍,游客在观赏的同时还能点击屏幕下方大拇指图标,为自己喜爱的藏品点赞。

 平顶山博物馆应国印象数字化展示厅 王春生 摄

        “每一个文物都要拍摄上千张照片,再合成为逼真的立体动画效果。”王杰说,该三维数字文物是利用高精度三维数据技术对文物进行百分百还原、多元化呈现,让静止的文物在人们的指尖下“动”起来。
         三维数字文物区的隔壁,是2023年新上线的考古发掘VR体验区。
         “我来到了一片户外空地,有树林、草坪,还有考古坑……哎呀,感觉要掉下去……”当天,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市民余女士戴上VR设备后,手握开关,瞬间化身专业考古工作者,体验了一把有趣的沉浸式考古。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种特别的文物形式,正从小众圈层走入大众视野——“看得见、摸不着”的数字藏品。

市民戴上VR设备“沉浸式”体验考古发掘 王春生 摄

        “简单来说,就是一张会动的照片。”平顶山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党勤华说,这张照片只存在于手机上的一个App里,想看的话登录打开即可。
        2023年6月14日,平顶山博物馆携手《中国青年报》“豹豹青春宇宙”数字藏品平台共同发布了该馆首个数字藏品——唐宝相花铜镜,限量发行2500份,每份售价19.9元,上线仅3秒就被抢购一空。
         据党勤华介绍,数字藏品是用区块链技术做唯一标识且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艺术品,每一份售出的数字藏品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标识编码,成为可以永久拥有、保存、追溯的数字资产,在传播形式上更加新颖生动,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社交需求与价值审美,其不可篡改、永久保存的特性让文物找到了“活下去”的新方式。

 重开发,让文创火起来

        5月16日,接近中午时分,霍雅倩和两位同学一起来到平顶山博物馆一楼南大厅文创商店,立刻被展示柜里的文创产品吸引。

平顶山博物馆文创产品冰箱贴 平顶山博物馆供图

        她们是河南城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大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参观学习。
         为保护和传承鹰城灿烂的历史文化,平顶山博物馆成立了鹰蕴制造社,专门从事文创产品的开发、销售等工作,目前已开发文创产品230余款9000余件(套)。
       “我们比较受欢迎的文创产品除了金币外,还有橡皮、考古盲盒和冰箱贴等,都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方靖媛说。

平顶山博物馆文创产品手机指环 平顶山博物馆供图

        透过展柜玻璃,可以看到淡雅的丝巾、古典的团扇、文艺的帆布袋、可爱的冰箱贴,还有笔记本、永恒铅笔、保温杯等,每一件产品上都有文物元素。
         方靖媛拿出几块爆款文创橡皮介绍说,白玉线雕鹰橡皮以蓝白色调为主,佐以红橙色,大气不失可爱;鹳鱼石斧图陶缸橡皮图案精美,线条流畅,立体感十足,“不但可以使用,还具有收藏、观赏和学习价值”。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平顶山博物馆文创产品帆布袋 平顶山博物馆供图

        作为平顶山市唯一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已举办百余场专题展览,多个展览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奖项:“红色印记——平顶山革命历史展”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不朽的信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平顶山革命文物展”被列入中宣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推介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推介名单;“窑火神工 千年一梦——鲁山段店窑陶瓷精品展”等获得河南省文物局优秀主题优秀展览。
         11年来,平顶山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700万人次,成为打造新时代平顶山“近悦远来”文旅名城的重要文化地标。

发表评论: 】 
(作者:徐明卉 程照华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