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商都,风华再现。八月耀眼秋阳下的郑州商都文化中心,这条融合历史与未来、寓意着“遇见管城,美好商都”的美丽景象正成为广大市民与外地游客了解商都历史、文化休闲争相打卡的好去处。
8月12日,郑州市戏剧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中心2024年郑州市“舞台艺术送基层”首场演出——“郑州人爱郑州戏”综艺演出于傍晚在郑州商都文化中心精彩上演。
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张艳萍、“海派艺术传承人”海波、“曲剧十大名角”张娜、曲剧名家耿荣梅,以及荆富宾、连德志等六位国家二级演员,袁娜、张来峰等优秀青年演员齐聚一堂,联袂上演了豫剧现代戏《朝阳沟》、常派经典《花木兰》《大祭桩》、曲剧海派《卷席筒》等经典折子戏,让市民群众过足戏瘾,精彩有趣的互动节目让现场观众更是异常兴奋。至此,郑州市“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戏剧、歌舞、杂技全面开启,全年480场演出正如火如荼顺利开展。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迫切,在“City walk”中漫步城市的街道、公园、广场,欣赏一场精彩的惠民演出、一道美丽的街景、一座特色的建筑物,感受城市的节奏和温度,越来越成为更多人当下的生活方式。让艺术融入生活。用艺术点亮城市,艺术赋能的品质生活也是焕新城市活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为适应当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2024年郑州市“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增加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工作目标,在2011年至2023年连续开展了13年郑州市“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演出活动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转型创新,拓展演出内容、创新演出形式、提升演出质量、加强宣传力度,打造有温度、有特色、有品位的文化惠民品牌,深受广大市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送”基层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为使惠民演出惠及更多民众,今年的“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在保障原有的农村、社区群众观看需求外,演出范围扩大到学校、企业、重点商圈、特色街道、公园等人流量多的地方,同时,加大对市区演出场次安排和节假日场次安排,让更多群众特别是年轻人能够便捷免费欣赏到精彩文艺演出。自6月21日郑州歌舞剧院走进高新区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办首场演出以来,截至目前活动已走进惠济区艺贸国际仓,高新区朗悦新悦荟、华强广场、万达广场、朗悦公园里、公园茂、郑州欧丽信大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二七区升龙广场、天擎社区·商业广场、二七万达、中铁泰和里,郑东新区熙地港,金水区郑州记忆·1952,以及河医社区、金海社区、上闫桐村和高新区格力生活区等40多个村、社区、企业、商圈和特色街道,共计开展90余场,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了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到商圈、广场和特色街道的演出为夏日市民群众的夜生活和夜经济增添了一抹艺术亮色。
“送”基层激发文艺院团创造力
今年的演出活动范围和形式较往年有了很大的调整,“如何根据不同的演出地点、不同的观众群体,让演出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成为文艺院团克服惯性思维、走向大众、接受市场检验的重要挑战。为此,参与演出的市属文艺院团整合优质演艺资源,在创新演出内容和形式,增加观众互动上下足功夫。
郑州歌舞艺术中心(郑州歌舞剧院)在演出内容上注重高雅与时尚相结合,经典与流行相呼应,舞剧《水月洛神》中的经典舞段《芙蓉池》,经典歌曲《牧羊曲》,器乐合奏《大鱼+大自然叹息》与流行歌曲《小美满》《离别开出花》《诺言+无名的人》《燕无歇+太想念》,充满时尚和科技感的《光影炫舞》,青春热情的男子表演唱《你要跳舞吗》《万物盛开法则》,以及群舞《上春山》、三人舞《蒙古人》、双人舞《芳华》等极大丰富了节目内容和形式,很多节目都是原创的新节目,特别是根据演出地点的不同加入《咱们工人有力量》等节目,使观众产生很强的代入感。为了使演出氛围更燃、更热烈、更活跃,演出活动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互动元素,挥舞特制的郑州歌舞剧院标识荧光棒、使用拍立得与演员合影留念、享受泡泡机带来的浪漫气氛、趣味问答赠送精美的《唐宫夜宴》舞蹈文创礼品、观众受邀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点燃现场气氛,引发观众共鸣,活动效果极为显著。
郑州市杂技团精选了一批近年来创排并屡获大奖的节目,如:展现配合默契的《集体造型》、突破人体柔韧极限的《集体女子柔术》、节奏感炫酷的《快乐酒吧~手技》、惊险刺激的《勇攀高峰~高空叠椅》、唯美的《梦之环》、传统杂技《彩蝶飞舞~转花蝶》、太极和杂技技巧融合的《太极力量~双人技巧》、《俏花旦~抖空竹》、《乘风破浪》、《鱼跃龙门~钻台圈》、《盛世鼓韵~蹬鼓》等节目精彩纷呈,集中展示了杂技艺术的柔美、力量、技巧和惊险刺激,搞笑滑稽的小丑互动节目为演出活动增添了幽默诙谐氛围,有趣的互动小游戏和小礼物瞬间拉满了现场小朋友的参与感和幸福感,拉近了观众和演员的距离。精彩的演出、有趣的互动,所到之处都能吸引大量人群,赢得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和叫好声,很多市民群众看了都说好多年都没有看到过这么精彩的杂技表演了。
郑州市戏剧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中心精心准备了豫剧《琵琶记》《风流才子》《情断状元楼》《桃花庵》、曲剧《卷席筒》《麻风女》《卖苗郎》等二十几个传统经典大戏,还包括近年来新创优秀剧目豫剧《王熙凤》《复活》、曲剧《新版·白兔记》等,以及专门创作的适合进校园演出的精品小戏《滥竽充数》《掩耳盗铃》《愚公移山》等。演出的折子戏有经典现代戏豫剧《朝阳沟》,豫剧和曲剧流派剧目豫剧常派《花木兰》、《大祭桩》、豫剧陈派《梵王宫》、豫剧马派《穆桂英挂帅》《对花枪》、曲剧海派《卷席筒》,戏剧中心原创剧目豫剧《风流才子》《鸳鸯戏水》、曲剧《新版·白兔记》等。此外,戏剧中心还整合豫剧、曲剧器乐资源,创新性地加入民族乐器演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正月十五闹雪灯》、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曲胡独奏《大起板》、二胡独奏《牧羊女》及乐器合奏等,使演出内容特色纷呈、多姿多彩。为了增加演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戏剧中心选取《花木兰》《卷席筒》等节目中的经典唱段进行现场互动,设置现场戏迷擂台赛,邀请观众登台演唱并进行现场点评打分。在进校园的戏曲演出中将结合戏曲表演开展戏曲讲座,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为孩子们种下传统戏曲的种子。
为进一步提升活动的影响力,今年的“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持续报道活动的惠民主题、亮点特色和重点演出场次活动,打造郑州市惠民文化品牌,“送”出文旅新流量。
加强向上通联。充分利用中国文化报、新浪网、河南日报、顶端新闻、郑州日报、郑州广播电视台及各县(市)区媒体等国家、省、市、县四级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全力提升活动关注度。7月10日晚,郑州歌舞剧院2024年“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为人潮涌动的特色街区郑州记忆·1952带来一场“文艺”与“时尚”、“创意”与“潮流”、“历史”与“烟火”的视听盛宴,演出信息被中国文化报、新浪网、河南日报、郑州日报、郑州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争相报道,并登上百度热搜郑州榜第4。
打造视频传播矩阵。活动宣传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打造视频传播矩阵,郑州文旅、郑州文旅云、各县区文旅宣传公众号、文艺院团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同频共振,共同发力,对一些重点演出如启动演出、进特色街区、进重点商圈等演出中的精彩片段,制作一批高质量短视频,注重线上线下互动传播,把“文化盛宴”送到群众眼前,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推动郑州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