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行资讯 >> 正文
巩义红色旅游 (九)丨走近巩县第一个地方党支部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1/6/1 来源:巩义文广旅体局 点击次数:

      方寸之间,情意满满。剪下传情,纸上生花,一张薄薄的红纸,,一份浓浓的情怀,表达着对党的祝福和对党的忠诚、热爱与感恩之情。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巩义市杜甫路街道沿着“巩县第一个地方党支部”在东黑石关村成立、发展的红色线索,发掘深厚的红色资源,与非遗项目剪纸相结合,打造具有独特气质的东黑石关“剪纸村”,为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开展党史教育增添新鲜素材。

      193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为坚持对敌斗争,培养革命骨干,我党作出大力发展组织的决定,把党支部建在农村,建在广大人民群众中。
      1938年1月,在位于东黑石关的巩县第二高级小学,教员张正兴被中共偃师县委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中共豫西特委派遣党员徐宝玉、高瑞林来到巩县,协助张正兴开展党的工作,成立了“巩县第一个地方党支部”——中共巩县支部,张正兴任支部书记。党支部成立后,宣传革命,发展组织,领导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河洛大地播撒革命火种。

      为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杜甫路街道在巩义市委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组织东黑石关村党总支部、外沟小学剪纸社团,从初心出发,用河洛剪纸的艺术形式,再现“巩县第一个地方党支部”的成立过程和活动轨迹,追寻党的历史使命,讲好洛河岸边的红色故事。

1、东黑石关村西有一排窑洞,背靠土崖,面对洛河,巩县第二高级小学旧址就在这里。抗日战争时期,在洛河岸边的窑洞里,诞生了巩县第一个地方党支部。

2、1937年10月,张正兴(又名张雪林,新沟村人)从外地回巩,在东黑石关村巩县第二高级小学教书。此时的张正兴,思想进步,赞同共产党的抗日政策,正在积极寻找党的组织,他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抗日救国教育。

3、东黑石关村的一户人家大门外,生长着一棵高大的槐树,树龄已有三百多年。张正兴常在大槐树下进行演讲,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4、晚上,张正兴走村串户,来到群众家里,宣传党的方针,动员群众积极抗日。

5、1937年底月,张正兴在开封省立师范的同学、中共偃师第三区委组织委员张翼(又名张如意),来到巩县第二高级小学。张正兴得知张翼已经加入共产党后,立即申请加入共产党。

6、1938年1月,经张翼介绍、偃师县委审查批准张正兴入党。在巩县第二高级小学的窑洞里举行了宣誓仪式。至此,巩县地方上终于有了中共党员及党的活动。

7、1938年2月,中共豫西特委派遣党员徐宝玉、高瑞林来到巩县,协助张正兴开展党的工作,成立巩县第一个地方党支部——中共巩县支部,张正兴任支部书记。中共巩县支部的建立,标志着巩县党的发展和党领导下的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新的时期。

8、党支部成立后,张正兴利用教员的身份在进步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在西村秉礼小学,张正兴培养和考察了思想进步的秉礼小学校长赵建宇和青年教师王桂五。

9、1938年2月,张正兴介绍赵建宇、王桂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为了加强党对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共豫西特委批准成立中共秉礼小学支部,由王桂五任支部书记。

10、1938年7月,由于党的需要,张正兴离开巩县,奔赴新的岗位,东黑石关村民含泪为他送行。

1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中共巩县支部的影响下,县城、西村、康店、孝义、北侯、回郭镇等地都有了党员。至1938年底,全县党员总人数已达30多人,建立党的基层支部3个,为中共巩县县委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12、1944年春,日本鬼子攻陷郑州,沿陇海铁路向西侵犯。10月,当年巩县党支部发展的党员,协助皮定均司令领导的“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夜袭黑石关,消灭了日本鬼子,赢得了在巩县抗战的第一场胜利。

13、新中国成立后,皮定均将军路过他曾经战斗过的东黑石关村,望着涛涛伊洛河水,怀着对豫西老区的深厚情感和对东黑石关的无限眷恋,写下了纪念文章《黑石关回忆》。

(剪纸作者/范秀香,巩义市外沟小学美术教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优秀教师,巩义市名师,巩义市河洛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发表评论: 】 
(作者:巩义文广旅体局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