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在参观展览
“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是一段惊心动魄的修渠故事,看着照片上的英雄们,脑海里浮现的是他们战天斗地的感人场面,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心中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11月12日,正在安阳市图书馆参观 “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的市民董晨沛兴奋地说。
展览现场,记者看到该展览展出图片主人公,均是当年修渠人。他们平均年龄在85岁,年龄最大的100岁。图片里,他们有的正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有的已卧病在床无法起身。画面上有布满皱纹的脸庞,也有神采飞扬的眼睛,更有一些感人至深的瞬间……
“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由安阳师范学院联合安阳市图书馆共同组织开展。本次摄影展开篇遴选中国文联摄影最高奖金像奖终生成就摄影家魏德忠先生红旗渠建设经典摄影作品为序,用巨幅作品结合文字再现红旗渠建设的历史场景。
记者了解到,该展览主体部分依托国家艺术基金《红旗渠建设者》摄影创作项目,将镜头对准红旗渠建设者,用人文主义摄影方式记录伟大的红旗渠建造者,用百人百事讲述最真实的修渠故事。展览主体部分分为“团结协作”“英模竞彩”“无私奉献”“群英璀璨”四个篇章,将镜头对准红旗渠建设者,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修渠故事。记者了解到,展览主体部分是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秦国防带领学生历时三年,探寻林州600多个村落,总行程达一万公里,走访700多位当年红旗渠的建造者,用手中的画笔和镜头记录下当年红旗渠参建者们现在的影像。
秦国防说,希望通过摄影艺术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用人文主义摄影方式记录平凡而伟大的红旗渠建造者,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红旗渠精神、接受红旗渠精神、践行红旗渠精神、传承红旗渠精神。这次展出的是从10万多幅照片中挑选出来百余幅作品。对学生们来说,三年的创作活动是一堂超长的社会实践课,更是一堂特殊的党史教育课。红旗渠是镌刻在太行山上的一座精神丰碑,作为一名摄影专业教师,他想把课堂搬到红旗渠畔。“近10万民众参与修渠,其中劳模759名,在世的已不足百人,且多在耄耋之年。”秦国防说,“一个个修渠人正在离去,我们必须跟时间赛跑,尽快、尽可能多地找到他们,拍好他们。”
“‘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将持续到今年12月底,在此期间有许多市民前来参观该展览,掀起了学习红旗渠精神的热潮。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是摄影艺术展,更是党史教育主题课堂,展览全方位、多角度、史诗般地展现艰苦岁月里平凡修渠者的不凡形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初心,力求以艺术之美为党史增辉,希望更多的市民能够参观展览,接受教育。”安阳市图书馆副馆长蒋廷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