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三彩”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我们该如何继承,又是如何创新呢?
7月12日,围绕如何讲好“洛阳三彩”故事,守护洛阳城市之魂,让民族艺术瑰宝代代传承,参加洛阳市十六届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班的70多名人大代表来到孟津区朝阳镇,集思广益,汇集民智。
仿古的三彩、秦俑,昂首怒目的狮子、扬蹄奔驰的骏马……造型各异、千姿百态,仿佛进入一座露天的“洛阳三彩”陈列馆。
“这里摆放的三彩,是村里数十家三彩企业自愿捐出总计7000余件三彩艺术品。”孟津区人大代表、中华老字号高家三彩传承人高艳峰说,最高的三彩马1.9米,最小的三彩摆件仅10厘米。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洛阳三彩”不仅使人们穿越了历史看到了釉色艳丽、古色古香的唐代韵味,更陶醉在其浓浓的三彩风韵中。
在洛阳三彩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符号,既是洛阳这座城市成长如影随形的基因,更是洛阳的城市之魂。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富有地方特色、品位不凡的特色旅游艺术品不可缺位,显而易见,‘洛阳三彩’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洛阳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付会斌说。他认为,在大力研发新的文化旅游商品的同时,不妨从地方立法的角度,支持和鼓励相关企业、工匠深入挖掘、整合、创新“洛阳三彩”工艺,做强做优“洛阳三彩”产业,让其走出地摊货的尴尬境地。
“打造在全国、全世界都响当当的、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这就需要优化产业发展的格局,用‘传承’和‘创新’两条腿走路,尤其是走精品化道路。”
“要重视突出‘人才培养’,唯有吸引更多人投入到‘三彩’事业中,‘洛阳三彩’才能走出洛阳、走向全国、拥抱世界。”
“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使制定的法规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意愿、凝聚社会共识。”
……
民意传递,观点碰撞,皆是心声。从扶持政策落实到产业发展现状;从文创艺术品研发到主题文旅业态发展情况,大家在交流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洛阳三彩’立法,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洛阳三彩’的立法立项工作。”洛阳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凝聚共识,以“有解”思维,加快推进洛阳三彩立法进程。要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真正使拟制定的条例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这是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