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龙文化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情感联系的桥梁。
龙文化历久不衰,与其创新、综合、包容、进取、独立的精神内涵分不开。
龙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融合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在历史上,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始终如一。中近古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有三则典型的有关平顶山的龙故事,它们是叶公好龙,摩陂青龙,乾隆御封索龙王。
叶公好龙
叶公陵园 平观新闻客户端供图
“叶公好龙”是出自刘向《新序》的一则寓言故事,可谓传颂千古了。寓言里有真实的内核,有引申寄寓道理的比附。“叶公好龙”这则寓言的真实内核,就是“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宇雕文以写龙。”叶公出身楚国宗室。楚族本是以鸟为图腾的商族之一分支,所以崇尚凤凰。而叶公家族受华夏文化影响比较重,向往华夏文化,崇拜华夏文化的精神符号龙。公元前524年叶公受命到龙的故乡滍水流域任叶尹,承担起沟通楚文化与华夏文化的重任,好龙,画龙,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由于叶公沉迷于画龙,并且画道逼真,偶尔幻觉中出现真龙浮在眼前,也是可能的。于是就有了“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牅,拖尾于堂”的现象。至于“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完全是寓言作者的借题发挥了。所以,叶县叶邑镇叶公好龙遗迹叫“玩龙台”。从好龙到似见真龙的玩龙,算是把寓言抹在叶公鼻梁上的那一点黑擦去了。
摩陂青龙
摩陂在郏县堂街河里圈汝河大湾环。三国时代摩陂是一处方圆十数里的积水湖泊,周边有不少旷田。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在许周围颍水、汝水流域大兴屯田,置襄城典农中郎将实施管理,摩陂周边田地得到开发,成为一处重要的军屯基地,称摩陂营。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曹操同刘备争夺汉中失利,十月染病东归洛阳。到洛阳喘息未定,闻关羽出兵襄、樊,欲北向宛、许,驻扎襄樊的曹仁被困,遂急遣徐晃率大军前往救援,自己则强撑病躯离开洛阳南下,亲征关羽。尚书桓阶怕曹操远程奔波,病情加重而师老无功,就劝曹操驻跸摩陂,“按六军以示余力”,遥相声援。曹操驻摩陂,遣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增援徐晃,击退关羽,解襄樊之围。曹操在摩陂军帐发布“劳徐晃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徐晃振旅还摩陂,曹操迎晃七里,置酒大会。曹操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时诸军皆集,曹操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曹操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曹丕代汉都洛阳,摩陂成为洛阳南部军事屏障,还被用于囚禁人质。黄初三年(222年)吴国使臣冯熙被派来魏国,曹丕见冯熙才气横溢,颇善言辞,就三番五次劝说冯熙留住魏国。冯熙表示决不干有损人格国格的事。曹丕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派人把冯熙押送到摩陂监禁起来。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对摩陂更加重视,将曹操驻跸过的摩陂军营扩筑为城池,作为洛都与许都之间的行宫。太和六年(232年)曹叡的儿子曹殷、爱女曹淑相继夭折。曹叡十分悲伤,认为洛阳宫殿舍不吉利,而欲迁居许都。九月,曹叡先期移驻摩陂行宫,遣人前往修治许昌宫,起景福、承光二殿。十二月离开摩陂行宫,入居许昌宫。次年正月二十三日,摩陂守臣报告行宫井中出现一条青龙。二月初六日,曹叡从许昌宫驾幸摩陂行宫观龙,遂下诏改元“青龙”。于是,这一年就称“青龙元年(233年)”并改摩陂为龙陂,摩陂行宫为龙城。赐郏县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无出今年租赋。青龙年号用了五载,这五年是曹魏国力的鼎盛时期,摩陂在曹魏政治大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索龙王
索龙王姓索,名笳,鲁山县城城东辛庄(今名四山)村人,幼年家贫如洗,寄养在漫流村舅父潘家。索笳相貌丑陋,面如青靛,寡言少语,生性懒惰。一天,舅母逼笳浇地,笳推拖至晚上始去,一夜之间把几亩地浇完,舅母非常奇怪。又一天更深人静,笳去浇菜园,其舅母藏于暗处窥看,只见笳嘴对井口,伏于井岸,稍时抬起头,用嘴往田里喷水,像下雨一样,片刻全园皆被浇透,舅母大惊失色,疑笳非人。
如梦如幻大美尧山 张柳松 摄
不久,鲁山县辛集寨赵堂庙道士收笳为徒,年余笳又到郝村北坡哈佛寺拜老和尚李某为师,笳与师傅相处甚好。几年后,李夜梦索笳求放他离寺去西山修行,并嘱咐李遇难时可到朝阳观找他。次日中午,几个小和尚慌慌张张向老和尚禀报说,索笳到九龙口洗澡,跳进水里就不见了。李急忙到九龙口察看,只见鞋在水边,不见人影,求人打捞,未见尸体。过了些日子,有人对老和尚说:“索笳未死,我亲眼见他身穿黄袍朝西去了。”又过了一些日子,哈佛寺失火焚毁,老和尚依梦中话,赴朝阳观找索笳。师徒相见,格外亲热。乾隆曾六次南巡,第一次在乾隆十五年六月南巡中岳。乾隆及其扈从出京城南下,红罡罡的日头照得人困马乏。可一进河南,天上生出一块白云,随着南行队伍移动,刚好遮住队伍。乾隆感觉奇怪,就问:“是谁在为陛下遮阴呐?”只听有声音道:“小人索笳。”乾隆说:“你真成龙王了啊!”天上传来一声“谢主隆恩!”从此索笳就成了龙王。一天索笳对前来探视的师傅说:“我要离开这里到尧山浇灌草药。徒有三分私雨,乡亲们若遇大旱难解时,到尧山见我。至时可由山东居户王骡子引见。”
一年秋天,鲁山东部百日无雨,禾苗枯萎。漫流、辛集一带的百姓派代表到尧山脚下找到王骡子。王骡子把他们引到悬崖绝壁下一个深潭边,代表们跪下焚香,祈求索笳降雨家乡。果然细雨几天,使禾苗复生。家乡人为了感谢索笳降雨之恩,于漫流北建起一座索龙王庙,四季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