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夜市之起源,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称起源于北宋时期全面废除宵禁,夜间经济空前繁荣。文中描述称: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而今,这一夜间繁华景象在清明上河园中正在重现。
1月13日,河南商报记者专访省人大代表、清明上河园董事长王爽,听她讲述清明上河园如何从景点开启文旅之路的故事。
省人大代表、清明上河园董事长王爽
• 看好夜间经济,率先推出“夜游清园”
八朝古都开封从宋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夜市繁华基因,直到现在,开封的夜间经济依然是河南十八地市的翘楚。
郑州人经常吐槽郑州没有夜经济,会暗暗羡慕开封热闹的夜间生活,并唤三五好友驱车而至,成了开封夜游经济繁华的践行者。
“截止到2019年底,《大宋·东京梦华》已经演出近3000场,在去年演出场次达321 场,仅该演出在去年收入就过亿元,”王爽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从2016年开始,清明上河园就开始谋划夜间经济。当时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已经很有名气,但是景区其他的区域夜间并未向游客开放。
同时景区也面临了发展中的巨大挑战:就是白天游客量的持续下降。如何打造差异化的夜间产品,维持景区游客量的持续增长成为清明上河园转型升级的重点。最终,清明上河园在河南省旅游景区中率先推出了“夜游清园”。
2019 年,清明上河园景区夜间游客接待量近70万人次,增幅达到25%,占全年游客接待量增长的 55%。同时,景区在2019 年实现了游客接待量 352 万人次,同比增长了 6.8%。
“夜游清园”的推出有效带动了景点的重游率,2019年清明上河园的重游率达到30%以上,观看《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的重游率超过了40%。
“开封有夜游的文化和经济基础,尤其是鼓楼夜市汇聚了汴梁名吃,成为游客必来之地,”王爽介绍说,这也给开封带来巨大的客流。
资料显示,开封夜市有17处之多,鼓楼夜市、相国寺夜市、宋门外夜市、学院门夜市等。有人将开封夜市形容为“天上星,头顶灯,身边炉灶,四周人声,连板凳都是肥的,连人影都是香的。”
夜市、文化、人文景观三大优势加持,有了开封如今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腾飞之势。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前11个月,开封累计旅游接待总量再创新高,达到7572.3万人次,同比增长18.2%;全市累计旅游综合收入682.93亿元,同比增长20.2%。
• 重金升级《大宋·东京梦华》,2.0版将大年初一亮相
王爽介绍说,在2019年底,清明上河园与专业的导演团队合作,投入约2500 万元对晚会的基础设施、舞台效果、剧目编排进行全面的改版提升,推出全新版本的《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
“灯光、舞美效果都会十分震撼,升级版将在鼠年春节大年初一亮相,”王爽介绍说,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升级版的《大宋·东京梦华》背景里的古典建筑、亭台楼阁等均为实景再现。
类似这样的大型演出,为清明上河园夜间带来了消费活力和二次消费热潮。数据显示,2019年该演出收入首次突破了1 亿元,达 1.005 亿元,同比增长 22.4%,成功跻身中国旅游演艺“亿元俱乐部”。在2019年五一小长假、十一国庆假期期间,每天上万人次观看该演出,2019年10月3日当天晚上9点时,园中人潮为4.3万人。
• 灯光投入累计5000万元,持续创新是根本
而今的清明上河园,已经不止是简单的“景点”二字。园区之内,观景、演出、互动、住宿、餐饮一应俱全,尤其是作为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沉浸式体验吸引了海内外的游客。
而今,入园游客的年龄层从原来的45-50岁之间改变为35岁以下主力群体,夜游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主力军前来体验。入园时间上,在中午12点之后到来的游客占比高达55%以上,而且游客在园区停留的时长也不断拉长,并带动了餐饮、住宿、文创等更多的、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王爽告诉记者,文旅行业持续不断的创新是根本,需要不断通过创新提升和引导消费需求。通过产品不断的创新、硬件的持续提升,连续三年来清明上河园夜间游客量持续增长。同时随着高铁、轻轨的投用,到清明上河园的江浙区域的游客提升了30%以上。
• 计划今年冲刺A股IPO,意向整合河南优质旅游资源
“河南许多地方是有文化潜力可挖的,”王爽说,尤其是对于夜游、文旅来说,城市想要在此发展必须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河南多个城市在历史文化上优势明显,可以有更多维度的挖掘。
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郑汴、郑许、郑新、郑焦一体化融合发展机遇,拓展郑州大都市区承载发展要素空间。
王爽认为,2019年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元年,也是清明上河园高速发展的一年。伴随着郑汴一体化建设和推进,城市与城市之间割裂的因素正在消弱,政策、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让中原城市群之间文旅融合发展趋势更为明显。尤其是随着一批新的文旅小镇、夜游小镇的涌入,游客的选择性和夜游样式的丰富度增多,会让更多游客愿意到河南,并留下来休闲度假。
“文旅项目之间互相带动,大家越做越红火,”王爽说,在未来的几年里,清园最主要的是“做好自己、超越自己”。
根据公司发展计划,在2020年清明上河园将冲刺A股主板上市,积极进入资本市场,成为河南旅游景区A股IPO“第一股”。
据悉,清明上河园自2010年就是河南省首发上市重点后备企业。在2015年底,清明上河园递交新三板挂牌申请;2018年8月,清明上河园又退出新三板。
对于未来计划,王爽告诉记者,清明上河园希望在成功IPO后,对省内潜力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强化品牌,深挖河南文旅资源,将品牌做大做强。
• 建议建设“黄河悬河文化国家公园”,并积极申遗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王爽带了“规划、建设‘黄河悬河文化国家公园’并积极申报世界双遗产”的建议。
她认为,黄河河南段在沿黄九省区中,因其自然地貌多样、历史遗存丰厚,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其中开封段的黄河因“悬河奇观”和 “城摞城遗址奇观”而在河南境内最为知名。
为了更好的展示和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的故事,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树立保护与治理黄河的信心和决心,王爽建议说,在黄河开封段选址规划建设“黄河悬河文化国家公园”,并将“黄河悬河文化国家公园”积极申报成为 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项目,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使其在打造“郑汴洛黄河旅游带”中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同时她还建议加大对河南省旅游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让更多本土的民营资本参与河南沿黄旅游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当中去,为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高质量的发展当好排头兵和冲锋队。
除此之外,她还关注到正在井喷的“研学热”,提出关于打造国家级研学基地示范点的建议。
“我们在实际的经营中也深刻感受到了“研学旅行”市场的火热,” 王爽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清明上河园在2017年时就率先推出研学课程,在2019 年,清明上河园研学学生达到20多万人次,可见研学市场需求旺盛。
王爽建议说,希望河南能将“研学旅行”的发展列入河南省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中并作为重点来推动实施,加快扶持打造一批国家级研学基地示范点,以此来全面带动整个河南研学旅行市场, 实现河南文旅融合发展新的突破。
(注:本文转载自河南商报原创,著作权归河南商报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