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行资讯 >> 正文
光山:一座县城的“两个更好”蝶变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11/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点击次数:

        在老区发展中,“两个更好”的重大嘱托,既要生根还要开花。怎么做?从群众生产生活与所需所求出发,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挖掘文旅资源、引入人才资源,以“美好”促“更好”。一场焕新的蝶变之旅就此展开。

 

东岳村经整体打造后焕然一新 光山县文殊乡人民政府供图

        “东岳美好刚刚好,让百年美好从东岳开始”,进入光山县东岳村,如此响亮的主题沿路标注,几乎每位村民都能自豪地向往来游客介绍。行走在村落间,时尚的咖啡公路、充满乐趣的儿童乐园,将田园景致装点得别样出彩。从无到有,变旧为新,由美到好,是信阳坚定落实“两个更好”指示精神的行动。乡村眼见为实的改变,得益于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在此落地,起步于一批“能人”的耕耘与创造。

        2022年7月,紧跟政策,河南省率先推行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杭州余粮乡创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慧慧就是在那时来到东岳村的,经过一番调研和双向选择留了下来,成为首批文化产业特派员之一。“我们与信阳签了10年的合同,坚持的是长期主义。”高慧慧说。

        面对入选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的东岳村,高慧慧感慨不已:“东岳村历史底蕴深厚,有先天的文化禀赋,这都是优势。”满眼都是想法,满心都是办法,高慧慧带领团队打破惯性思维,提出“东岳美好刚刚好”主题,打造“美好未来”社区。

        找到了切入点,立足文化积淀,高慧慧一眼就看中了光山花鼓戏及其传承中心。“传承中心很好,但利用率不够高,人流量不够大。这些让当地头疼的问题,我们恰能发挥所长。”为此,高慧慧马上着手以花鼓戏和文化传承为核心进行整体设计。在外部,高慧慧带领团队进行景观建设,亮化沿线道路、建筑物乃至夜景,改造“光山小火车”站点;对内部,更新了传承中心展陈布景,设计东岳吉祥物,通过上台互动、戏服换装、喝大碗茶等趣味活动,吸引人们互动式体验,主动化传播。文化传承与旅游打卡并行互补,这一番努力让传承中心从“活”起来到“火”起来——从门可罗雀到周末人流量日均一万以上,营业额日均破万元。

        来自全国各地文化产业特派员和优秀运营团队的涌入,把“美好”理念化入项目之中。“光山里”县级乡村运营中心是另一典型。原本仅是游客服务中心的这一设施,经过不足两个月的打造,于2023年“五一”假期全新开放,已是包括共享书屋、手作体验区、艺术展区、多功能报告厅等15个功能区域的文旅综合体,不仅成为光山文化展示平台,也是公共服务机构,让游客在休憩之中感受光山的质感和温度。以此为牵引,光山县“五一”黄金周不到10天内的游客接待量翻倍,达10余万人次;仅一个村的餐饮伴手礼等各种消费的销售额就超40万元。在这里,“美好”正以更加具体的形态实现“更好”。

        从2023年2月初来到这里,高慧慧和团队瞄准资源转换,用25天做出了60余款农文创产品,在“光山里”集中推出,并投向市场。信阳茶叶“陈的心肝”、酿酒“东岳土烧”、面条“有盐在先”等产品都十分畅销,迅速落地转化让村民见到了实惠,信心增长,纷纷由观望者转为参与者,学起了新理念,也获得了新红利。

        植根本地特色,打造消费亮点,赋能乡村振兴,运营出品牌,盘活了光山,激发了当地百姓的积极性。人才进驻,带来的不只是运营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当地孕育出有适应性、可复制、可推广、可交给村民的美好样板。据了解,目前光山活跃着的运营团队,都是一两个文化产业特派员带多个当地工作者的模式,其中不少本地人已是“顶梁柱”。当地政府则创新扶持方式,一方面抓考核,抓实效;另一方面担责任,解难题,与各地的优秀队伍一道,不断积累留得下的“私域流量”。

        信阳光山,这座县城短短一年多的惊艳之变,让人们看到:文化引领,产业带动,正在书写着的美好当下,也满含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发表评论: 】 
(作者:王彬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