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馆、农耕博物馆、抗洪博物馆、添仓文化馆……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新镇镇侯村,闲置农家院被改造成不同主题的特色小院。环境美化后的侯村,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让广大村民享受幸福的新生活。
浚县新镇镇侯村健身活动广场 靖桂宇 摄
闲置农家院大变身
侯村党群服务中心东侧坐落着4个颇有诗意的院落,每个院落门口都挂有标牌,上面标着宅主、馆长的名字——祈年院宅主李安福、馆长侯艳红,陶然院宅主李居道、馆长侯健新,耕读院宅主侯大臣、馆长雷俊美,回归院馆长侯建辉。
你可能想象不到,这些各具特色的院落,曾是闲置多年的居民院子,因无人居住,导致荒草丛生、垃圾遍地,不仅影响村容村貌,周边村民还常因多占多用院子土地产生纠纷。
2023年5月,根据镇里的安排,侯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强到兰考学习“一宅变四园”人居环境整治先进经验。从兰考学习回村后,他决定用学到的经验把闲置农家院盘活,让荒废宅基地“活”起来。
浚县新镇镇侯村陶然园入口 靖桂宇 摄
“改造前,有些村民长期在外居住,院子因无人居住出现不少问题;有些村民清明节回来祭祖时,还要用挖掘机清理院子里的杂草。改造后,村民间的纠纷解决了,村子变美了,空闲时间大家也有新地方去了。”李金强说。
“这几个院落的改造,离不开在外乡贤的大力支持。”李金强介绍。从2023年构思院落改造开始,到2024年2月完工,不到一年的时间,闲置院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有了改造想法后,我就和这几户乡贤联系,能登门拜访的就登门拜访,拜访不了的就打电话沟通。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村委会和他们签署了使用协议,明确产权归村民,村委会免费使用他们的房屋进行改造。”李金强说。
院落改造完成后,为便于管理,侯村“两委”给院子命名,并设计了标牌,标明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名字。
院院有主题,村庄美如画
“俺村越来越漂亮了,不光俺看着高兴,还有外地人来俺村学习。”村民侯德现高兴地说。
“你看这笑脸墙上,大家笑得多开心。”正带着孙子在村里游玩的村民侯德福告诉记者。
祈年院中央有一座粮仓,青砖搭建的展示墙前摆放着推车等农具。“明洪武年间,侯姓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作为村史馆所在地,祈年院内的两间房屋里分别展示了村庄发展史、家风家训、村庄抗洪纪念和九流渡添仓会的历史。
浚县新镇镇侯村耕读院入口 靖桂宇 摄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侯村把传承600多年的耕读传家文化元素在耕读院内进行集中展示。青少年文化中心、老年康复中心等为村里“一老一小”和青壮年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学习场所。
陶然院内,乡愁记忆文化墙帮村民留住乡愁;农耕博物馆内,挂在墙上耙地的犁、播种的耧、割麦的镰刀、老式织布机、荆条编织的筐、风箱等农业生产生活工具,既还原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又展现出农业生产的变化。
“回归院的名字取自陶渊明的名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院子里种有瓜果蔬菜,荒院变成了菜园和果园。”李金强说,“这个名字还有更深的寓意:一是希望在外打拼的村民,能常回村看看;二是希望有知识、有技术、有想法的年轻人,能回归家乡,大家一起把村子建设得更好。”
李金强说:“在这几个院子的改造过程中,我们从村民中收集到了很多资料,把大家的精气神聚到了一起。大家闲时到院子里转转,参加参加文体活动,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干净宜居的乡村环境让群众的幸福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