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行资讯 >> 正文
世界非遗侗族大歌首次走进宝丰·马街书会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4/2/26 来源:平顶山晚报 点击次数:

       三弦书、河南坠子、河洛大鼓、山东落子、侗族大歌、四川竹琴……在平顶山市宝丰县马街书会会场上,2024年中国·宝丰马街书会第八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展演正在进行,其中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大歌首次走进马街书会。

       当天上午,展演在河南省南阳曲剧团带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起板《丰收乐》中拉开帷幕。

 

2024年2月22日,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演员在表演侗族大歌。禹舸 摄

        “天地人间充满爱,国泰民安唱祥和……”接着,10位身着精美侗族服饰的姑娘小伙一登场,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他们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各个声部有条不紊地配合着。歌声时而激昂澎湃,时而悠扬婉转。演员们用流畅生动的曲调和充满乡土气息的激情演绎,渲染出欢腾红火的热闹场面。即使听不懂歌词的意思,观众也感受到了侗族大歌最原汁原味的魅力。

       节目结束后,记者在后台见到了侗家姑娘杨秀桃,她说:“我们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就是举办‘村超’的地方。这是我们第一次来河南,第一次走进宝丰马街书会,很开心能有机会让更多人听到侗族大歌和侗族琵琶歌,希望通过展演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贵州文化、喜欢我们。”

       据了解,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我国侗族地区流传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侗族大歌为多人分声部、无伴奏大合唱,演唱者都是未经专业训练的当地民众,凭着天生对音乐的敏感和情感来表演。数十人的合唱,可将高声部、低声部、混声、和声、轮唱、花腔等唱法发挥得淋漓尽致。2006年,侗族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发表评论: 】 
(作者:牛超 王春生 吕占伟 燕亚男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