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典传奇最灿烂:战国时期,越国宰相范蠡辅佐国王勾践经过了三年的卧薪偿胆的煎熬,终于东山再起,战胜吴国,以雪国耻,范蠡从此激流勇退,隐居卢氏范里一带经商。因此,人们才把“莘川”改名为“范蠡”。因蠡字难写难认难写,人们才习惯地改写成“范里”,以此纪念这位德才兼备的民族英雄,距范里延洛河往东行至十多里地到洛宁县故县镇西南角,有一个叫西施的村庄(现在已被故县水库淹没),就是范蠡的情人西施(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隐居地,也是范蠡与西施经常幽会地。另有孔子曾在卢氏的文峪讲过学,文峪的“文”字就是代表“孔子”的意思。孔子的弟子颜子也曾在狮子坪乡的颜子河讲过学,因此就叫颜子河,以此纪念。

四、姓氏命县奇少见:公元前西汉武帝的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秦国的博士卢敖仕途不顺,隐居卢氏,当年正值瘟疫蔓延洛河山川,卢敖救药炼丹,拯救一方百姓,扑灭瘟疫。《读诗方舆纪要》“汉卢敖得仙,始置卢氏县”,现有卢氏境内“卢敖洞”、“卢医庙巷”等遗迹可证上述事实的客观存在。两千多年来,卢氏县名一直延用至今,可见卢敖的功德是流传千古的。

五、河洛文化起渊源:卢氏县是河洛文化,龙山文化的发源地。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的范里镇山河口,是千古洛河一个大峡谷,洛水因山所阻,聚积成湖,形成东至山河口,西至熊耳山北麓近20公里长,宽4公里的河川盆地,卢氏县城建居其中。据《尚书·禹贡》载:“大禹治水,导洛自熊耳!”。《史记·夏本》记载:“夏禹洛水自熊耳山”,凿开山河口,使洛水东流,并亲手用前大山崖上刻写古“雒”(洛)字,旧志载:“范里镇至长水百里,皆石山……水势冲毁,结淼怀襄之势,非神力莫能疏通。”范里镇的西南有一个叫大禹的自然村,就是大禹的家乡,他为治洛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被后人传为佳话。由于大禹治水功绩卓著,被舜选为继承人继承王位。卢氏县内存有多处遗迹,范蠡隐居处,虢国初都(卢王寨)处,扁鹊丹丹处,卢敖炼丹洞,张士贵故里,李密断头处(三官庙)、闯王练兵处等历史遗迹残垓。同时,卢氏还是全国卢姓祖基发源地,每年在农历三月初六,全国(包括台湾、新家坡华侨等地)的姓卢人士都不约而不同来到卢氏的卢王寨祭奠祖先,寻根问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