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行资讯 >> 正文
洛阳市研学项目入选20条2022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10/11 来源:洛阳旅游 点击次数:

      日前,20条2022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正式发布,洛阳市的“匠心寻彩 根在河洛”非遗研学体验之旅入选,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线路。景区里看非遗表演、品非遗美食;在研学旅行中体验非遗课程、制作文创手工艺品……如今在洛阳,非遗与旅游不断融合发展,不仅催生出更多富有文化意蕴的旅游产品,也激活了更多独具特色的非遗资源。

旅游助力 让传统非遗“活”起来

      学习唐三彩制作工艺、体验唐三彩制作过程……近日,在洛阳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研学旅游团的学生们沉浸式感受唐三彩文化的魅力。

      “以非遗体验为主题的研学游更深入,孩子们在旅游过程中了解的文化更丰富。”南石山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唐三彩烧制技艺为核心,依托唐三彩非遗传习所、唐三彩陶艺博物馆等打造唐三彩研学基地,开发特色研学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

      同时,该村还将唐三彩烧制技艺与现代潮流相结合,开发出“夜宴丽人”“卡通十二生肖”等特色非遗文创产品,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让村子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是旅游的重要资源。近年,洛阳市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在让传统非遗“活”起来的同时,也为非遗传承增添了无限可能。

△资料图

      策划推出“匠心寻彩 根在河洛”非遗研学体验之旅等研学旅行线路,规划设计以河洛非遗项目、河洛文化遗址作为支撑点的特色旅游带,依托非遗项目打造特色文创产品……非遗与旅游融合,衍生出不少“非遗+”文旅新业态,助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拥抱非遗 让旅游更有文化味儿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栾川县重渡沟景区游人如织。竹编制作、槲包体验、剪纸……景区内的不少民宿推出特色非遗体验项目,吸引不少游客入住体验。

△图源:重渡沟风景区

      近年,栾川县通过“民宿+非遗”发展路径,为重渡沟景区打造出以剪纸、豆腐、槲包、竹编、中药、绳结等非遗项目为主题的民宿,将传统的非遗资源与民宿产业有效对接,丰富民宿文化内涵,增强游客文化体验。

△图源:重渡沟风景区

      如今,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我市积极推动“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民宿”等,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让游客耳目一新。

      傍晚时分,漫步洛邑古城景区,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不少游客来这里赴一场“汉服之约”。拍照打卡之余,游客们还在这里近距离体验非遗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源:洛邑古城

      “如今,洛邑古城景区已进驻20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景区相关负责人说,游客在体验非遗的同时,还能了解非遗背后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更直观地感受河洛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位和旅游品质。

深度融合 助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渐成趋势。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提出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让旅游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资料图

      业内人士表示,非遗是旅游的优质资源,旅游是传播非遗的重要渠道,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通过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能够赋予旅游业丰富的文化内涵,促进文旅产业更好发展。

△资料图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丰富非遗活化利用业态,依托景区、特色文化街区等建设非遗特色集市,积极推进非遗进景区、进民宿、进街区,持续推进爱和小镇、三彩小镇、青铜小镇等非遗小镇建设,推动非遗与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推动非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活态传承,助推文旅产业在场景升级、跨界合作的迭代里出圈出彩。(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戚帅华 通讯员 栾海宁)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刘云霞)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