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这条历经千年的古老运河,如今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它穿越了华北平原和长江流域,沿途风光旖旎,而巩义段大运河文化古迹众多,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条大运河沿岸的旅游线路,来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重温千年的繁华。
壹、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濒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虽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
康百万庄园不仅以其古建特色见长,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称道,其无处不在的细节,让宏大的庄园更韵味十足。
遍布庄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刀法细腻、工艺纯熟、内容繁多、形神兼备,其中不乏“拜师求读”、“尊老爱幼”、“立志成才”、“五子夺冠”等富有哲理的雕刻图案,它们不仅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康百万庄园,它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符号,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家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贰、双槐树遗址
双槐树遗址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南一处高台地上,为距今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遗址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750米,面积约117万平方米,是河洛地区目前已发现面积最大、结构保存完整、拥有完备防御体系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区域中心聚落遗址。
这个超大聚落,拥有内中外三重环壕、排布整齐的大型宫殿式建筑群,以及专门划出的四处墓葬区。
在双槐树出土的众多遗物中,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蚕型器,造型独特,做工精致,在以往史前遗址发掘中从未发现过。牙雕蚕通体长约6公分,身体呈“头昂尾翘”形态,表明早在5300年前,古代先民已经开始养蚕缫丝,并与蚕产生了一定关联,为探究蚕桑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叁、北宋皇陵
北宋皇陵是历史上首次集中设置的帝王陵区,它主要位于巩义市西村镇、芝田镇、回郭镇和市区,埋葬了除徵、钦二帝之外的北宋七位皇帝,加上赵匡胤之父赵宏殷的永安陵,俗称“七帝八陵”。
另外,围绕八陵还有皇后陵、皇室宗亲墓、名将勋臣墓,形成了一个面积近200平方公里的帝王陵墓群。在一个县域,集中地营造这么多皇帝陵墓,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宋陵现存近千件石刻造像,是研究北宋王朝的珍贵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北宋的石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堪称中国现存最大的露天石刻博物馆。
肆、石窟寺
巩县石窟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区北5公里的河洛镇大力山下,北依邙山,南临洛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被誉为“海内名区,巩境佳地”,是享誉海内外的游览胜地。
巩县石窟创自北魏孝文帝时,至宣武帝景明年间已形成规模,后经西魏、北齐、唐和宋各代,相继凿窟造像,存续400多年。现存5个洞窟,1个千佛龛,3尊摩崖大像。石窟造像雕刻细致,内涵丰富,翩翩飞天,自然生动,超凡脱俗。
该石窟中的15副“帝后礼佛图”浮雕,为全国石窟中所仅有。其中第一窟最精美,东面3幅是以皇帝为首的供养人行列,西边是以皇后为首的供养人行列,均有比丘作前导。充分表现了北魏皇室前往礼佛的宏大场面,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堪称国家之珍宝。
巩义石窟寺是佛教艺术完全中国化的创造,石刻造像孕育着北齐、隋代的雕刻艺术萌芽,形成由北朝向隋唐过渡的一种艺术风格,在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伍、杜甫故里
坐落于巩义市笔架山下的杜甫故里,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和生活的地方。一处演绎诗圣杜甫真实人生的园林式人文景观。
景区包含诗圣堂、杜公祠、瞻雪阁、诞生窑、上院、壮游园、三友堂、怀乡苑、万汇园等展区,生动展现了一代诗圣的心路历程,已成为一处集观光游览、朝拜纪念、修学教育、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文化观光游览景区。
古色古香的建筑格调、恢弘大气的建筑群体、优雅宁静的亭台水榭、形象逼真的人物雕塑、生动活波的场景展示、郁郁葱葱的植被景观,今天的杜甫故里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全新的精神面貌欢迎海内外朋友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