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位于中岳嵩山北麓。西距十三朝古都洛阳市76公里,东距郑州市82公里。1992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8年位居河南省首位,连续九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第39位;2010年确立为河南10个省直管试点县市之一,是河南省人居环境范例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巩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 3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核心地区之一。巩义境内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70多处,拥有北魏石窟、北宋皇陵、康百万庄园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河洛汇流、浮戏山雪花洞、北宋皇陵、嵩阴风景区、青龙山慈云寺、杜甫故里、康百万庄园等六个景区已成为河南省三点(郑、汴、洛)一线(大黄河旅游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主要旅游景点有:
杜甫故里位于巩义市区东10公里的站街镇南窑湾村的笔架山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公元712—770年)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窑洞里,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他的曾祖父在巩县任县令时,将家迁于此。杜甫一生创作了3000多首诗,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矛盾,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杜甫的诗政治性现实性、人民性、艺术性都很强,唐代诗人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元稹也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毛主席称杜甫的诗是“政治诗”。所以长期以来,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
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4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以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北宋皇陵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巩义市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4个镇区,占地约30平方公里。北宋九个皇帝、除微、钦二帝被金兵虏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人皇帝及赵弘殷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名勋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 四、巩义石窟寺 巩义石窟寺位于南河渡镇寺湾村,距市区10公里,1982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巩义市新中镇境内,东距郑州约58公里,西距洛阳76公里,区内有景点126处,游览面积125平方公里。自古即闻名遐迩的浮戏山,集石英岩、喀斯特、黄土丘陵三种地貌景观于一体,荟萃北国江南风光于一区,绘成了“天集云色,地溶石花、山峰奇秀,潭泉生涯,石窍怪状,林色奇葩,庙宇星罗,胜迹幽雅”的古代八大名景,具有巩境“小桂林”之誉。雪花洞的发现,使古景又增新容,实为中华文明揽胜之名珠。
巩义石窟是北魏皇室开凿的一座石窟,孝文帝创建了寺院,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后来的东西魏、唐、宋时以陆续在这里刻了一些小龛。由此证明,巩义石窟是继洛阳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一个石窟。初建寺称“希玄寺”,唐初改称“净土寺”,宋代改称石窟寺。巩义石窟现存洞窟5所,千佛龛一个,小佛龛255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尊,碑刻题记200余块。这里的规模虽比不上云岗、龙门那样雄伟庞大,气势磅礴,但小世巧玲珑,惟妙惟肖则是举世罕见的。巩义石窟有别于国内其它石窟之处在于,除第五窟外,其它窟内正中均有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心方柱,方柱四周都凿有佛龛,龛内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座下两侧一对狮子,蹲伏披毛,形象逼真。佛像的背后均有火焰纹,象征光明,两侧刻有飞天、化生和莲花,弹琵琶、吹横笛的伎乐飞天,生动活波,栩栩如生,构成以佛为主,对称、协调的成组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