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央视揭秘淇河生态密码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7/26 来源:鹤壁日报 点击次数:
7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淇水流碧玉》为题,以“揭秘淇河生态密码”为总线,用3分43秒的时长报道了淇河鹤壁段的生态保护工作以及优美风光。
报道称,淇河鹤壁段是生态环境部公布的首批18个“美丽河湖”案例之一。报道首先将镜头对准了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的淇河水与唐朝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淇水流碧玉”交相辉映,牢牢抓住了观众们的视线。当镜头中出现河面上的鸭群时,画外音介绍了著名的淇河三珍——“缠丝鸭蛋、无核枣、双背鲫鱼”,央视记者还手拿缠丝鸭蛋,向观众展示这一淇河地域特产的特殊之处。随后,央视记者着重介绍了河南省鹤壁市淇河生态保护工作,表示珍贵如缠丝鸭蛋,也要为生态保护让路:“即使是这样非常独特的地域物产,其实也是要为水生态保护让路的。淇河在鹤壁全长78公里,只有我们眼前这片水域是可以限量养鸭子的,但是最多也不能超过6500只,其他的区域全面禁渔、禁牧、禁猎,以保证淇河水的洁净。”
报道的第二部分首先呈现了一段壮美的淇河航拍风光,随后将镜头转向盘石头水库。淇河是鹤壁人的母亲河,许多鹤壁人是喝着淇河水长大的。央视记者介绍:“盘石头水库采取了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这种方式,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进一步增强了水源的涵养、水生态的修复,还有水体的自净能力,对水质要求很高的桃花水母更是在淇河的盘石头水库频频现身。”
随后,镜头又转回了淇河国家湿地公园,以淇滨区黑山玄武岩地质公园为例,着重介绍了淇河生态修复工作。报道介绍,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之一的黑山头玄武岩矿山治理工程,将矿山治理与淇河生态修复结合起来,清除了腐蚀和破损的岩层,覆土种树,将玄武岩地质遗迹保留起来展出,让这里从“水泥灰”变为“生态绿”,昔日的生态疮疤也变身为了良田、林地和公园。报道还介绍了鹤壁市开展淇河鹤壁段水生态调研,采集多种重要的水生生物样品,并应用环境DNA技术,调查淇河鱼类丰富度,更专业地评估淇河生物栖息地状况,为进一步做好淇河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专业支持。
报道最后全方位展示了淇河风光。“如今,淇河两岸十多个公园连点成线,形成集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带,流淌千年的淇河水,再次展现出新的面貌。”
央视的报道播出后,迅速在鹤壁市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咱的家乡有一条如此美丽的河流,真是一件幸事。淇河生态环境保护得这么好,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市民张文婧表示,“今天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大家都在转发这篇报道的视频,大家都非常自豪。”
(作者:岳珂 杨诗捷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