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老家河南·青春登场”大学生文旅体验官河南大遗址探秘之旅最后一站,走进“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先后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寻迹汉字之源,邂逅殷商文明。
5天4夜的行程中,大学生文旅体验官足迹遍布河南的四大古都,用眼睛和脚步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绚丽的河南文旅画卷。
走进“甲骨文的故乡”,感悟汉字的魅力
洹河岸边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国内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它依托数千件文物精华,系统诠释了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
走进主体馆“宣文馆”的序厅,四面巨型浮雕矗立,雕刻着史前陶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提醒着你已进入中国文字之林。
宣文馆专题陈列“一片甲骨惊天下”和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向公众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历程;徽文馆专题陈列“汉字民俗”“字书琼林”“书苑英华”选取文字发展历史中的亮点和重点进行深度诠释,更加立体地呈现文字文化的整体形象;博文馆专题陈列“字里乾坤”通过汉字演绎过程体验,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
参观时,大学生文旅体验官桑蕊紧跟讲解员的脚步,细心地聆听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来安阳,但我对安阳一点也不陌生,因为我姥姥就是安阳人。我很早就知道这里有座中国文字博物馆,一直想来看看。”桑蕊说:“我们的祖先从3000多年前就在使用汉字,并且不断进化,一直沿用至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阅读古代典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我们的文脉未曾断流,我想汉字一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一场“甲骨文广播体操”青春快闪
今年年初,殷墟博物馆新馆在洹水河畔开门迎客,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向来者将3000多年前的殷商文明娓娓道来。
新馆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陈聚焦商文明主题,包括“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三个部分,设有“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等四个专题展览和一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
诸如集中展示的商代中期的青铜器,成组展示的亚址墓、马危墓等随葬器物,集中展示110余片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藏坑出土甲骨;还有全部的亚长墓出土文物,通过多学科研究和科技考古手段,还原了三千年前商代将军的戎马一生,这次还集中展示了殷墟出土的23辆马车,展现了当时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景象。
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三千多年前青铜文明的鼎盛面貌,也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商代巧夺天工的技术工艺。
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广场上,大学生文旅体验官跟随指导老师的动作,来了一场“甲骨文广播体操”青春快闪。“这套广播体操效果很好,跳了一会就出汗了,我打算回家上网搜搜教程,每天跟着跳两次,锻炼身体!”一位大学生体验官兴奋地说。
大学生文旅体验官张炜锴说,殷墟博物馆新馆自开馆以来,立刻成为了来安阳必打卡的“网红博物馆”,他每天都在网上刷到关于殷墟博物馆新馆的视频和“种草”攻略。“《长从何来》专题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过观看亚长的遗物,商王赏赐给亚长的青铜器和展板上对亚长生平的介绍,让我全方位了解到这位3000多年前备受商王器重的猛将的一生。”
河南每一座城市都展示着其独特魅力
7月16日下午,本次活动结业仪式在殷墟博物馆新馆报告厅举行。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副处长、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立国,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四级调研员乔红出席活动。大学生文旅体验官吕丹、崔心洁、桑蕊分享了各自在河南所见所闻和切身体会。
吕丹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此行之前,她对河南的了解仅限于来自大学同学,所以在最初的印象中,河南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只知道河南有胡辣汤、烩面等美食。
通过河南大遗址探秘之旅,她有了许多新发现,“河南每一座城市都展示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无论是中原文化之厚重、汉字文化之博大、农耕文化之朴实,还是商业文化之繁荣,河南都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这片土地的丰富和多样。这里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每一项都体现了河南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希望河南越来越好,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座城市,感受河南的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
来自南京传媒学院的崔心洁说,本次河南之旅,让大家深深领略到了河南的魅力与美好,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龙门石窟的磅礴气势和恢弘的规模。“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受到其壮观程度简直超乎想象。成千上万的石窟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让人不禁为这巧夺天工的艺术杰作而深深震撼。置身于石窟之间,时间仿佛凝固,心灵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和净化。”
河南美食也深得大学生体验官们的钟情。崔心洁说:“作为一名吃货,洛阳水席、开封小笼包、烩面、胡辣汤都令人回味无穷。几日的行程,我们也感受到了河南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淳朴善良,他们的真诚与友善让整个旅程都充满了温暖。”
来自天津理工大学的桑蕊说,这段旅途她最大的感悟就是,中国历史离开河南是无法被撰写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中国人来说,汉字不仅是人们沟通交流的介质,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意义和历史记忆的符号。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读的是源远流长,读的是传承与创新,读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浪漫厚重与温良,这片土地底蕴深厚,充满着文化瑰宝,悠悠中华文化传承之路漫漫。”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