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首季玉米丰收与游客分享

“少林寺禅耕农场的100余亩玉米喜获丰收,这也是少林寺禅耕农场的首季玉米。” 少林寺禅耕农场负责人释延子法师说,禅耕农场共有1500亩土地,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少林寺西南的山林中,共有土地860余亩,这其中,能用作耕种的土地大约400亩;另外700余亩,位于登封待仙沟附近山中,主要栽种各种果树。
释延子说,去年冬季,他们首次选择120亩土地种了冬小麦,今年6月,小麦喜获丰收,共产粮10万斤。小麦收割后,他们又在其中100余亩土地上种了玉米。“这100余亩玉米,长势很好,颗粒饱满,预计总产量可达8万多斤。”释延子说,少林寺一直秉承慈悲喜舍的精神,他们决定趁黄金周的最后一天,给游客施玉米棒。于是,10月6日下午,少林寺的多名僧人来到田间采摘玉米,并提前运到少林寺内。
释延子说,这是少林寺禅耕农场的第一季玉米,也是少林寺首次面向游客施玉米,得到了游客们的好评。今后,他们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给游客施玉米棒。据释延子粗略估算,这一天他们共向游客施了5000多棒玉米,总重预计3000多斤。
【心愿】希望尽快建设临时用房

近年来,少林寺先后恢复了少林药局、传戒法会、少林香堂等,让少林寺传统文化的魅力愈加迷人。而在去年,少林寺恢复了“农禅合一”、“农禅并重”的传统,租来了1500多亩土地,成立了少林寺禅耕农场,除了种植果树蔬菜,还种植各种粮食作物。
“农禅并重,既解决了僧众的日用之需,又可以使禅者在生活和劳动中时时处处修行。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佛寺依靠官方经济的扶植和僧人托钵游化的方式,实现了自给自足的丛林经济,使禅寺独立出来,有利于焕发禅者独立的主体意识去证悟禅道,使他们真正成为洒脱自在的主人。”释延子法师说。
从去年恢复“农禅合一”、“农禅并重”的传统后,今年夏天,首季小麦迎来了丰收,总产量达到10万斤,少林寺僧众一年都吃不完。今年7月3日,得知滑县四间房乡受灾,少林寺临时决定,从中拿出3万斤小麦捐献给该乡的灾民。
“一年四季,大量僧众要到田间劳动,我们有很多农具和一些机械无处安放和停放。我们一直想在山间建几间木屋,用来盛放农机具,热心的居士甚至捐献了木材。这样,游客游览少林寺的同时,还可以到禅耕农场参观,有个落脚、喝水的地方。”释延子说,下一步,他们将和有关部门协商,希望将这一心愿尽快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