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美名扬
卢氏还是革命老区。一九三二年十一月,贺龙、关向应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部分主力由洪湖挺进豫西,转战卢氏山区,地方民团闻风龟缩县城内。二十二日风雪夜,一部由龙驹进抵河东村,为免扰民,悄然宿于私塾、菩萨庙内及百姓屋檐下,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六日,红二十五军长征进抵黑沟一带宿营,其一部宿河东,厉兵秣马,翌日晨,宰土豪刘清和肥猪犒师。红军曾于马蹄窝石壁题诗曰:“民国世事不太平,东山有战西动兵。要得黎民把福享,遍地瓜落满地红。”红军过后,留下一批伤病员在卢氏大山里一边养伤,一边发动群众闹革命。毛河红军藏身的“红军洞”圣迹犹存。木桐乡灵神村秦家岭秦作亭明为国民党保长,暗地里掩护供养新四军熊松柏营长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当地代代流传。毛主席韶山老乡赵宝善、林彪黄冈老乡涂区长,在解放战争中,血洒木桐沟,获得烈士称号,为卢氏人民世代牢记。

上溯远古,屈指当世,莘川地与中华民族文明史一脉传承;卢氏与中国革命史息息相关。1985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到卢氏县,在县委大院挥笔写下了“在五百万亩土地上做文章,到千家万户去抓落实”的题词。在卢栾交界处的皮皮岭头,1996年3月,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红二十五军长征,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1945年在重庆,毛主席提到鲁迅为五里川曹植甫先生书写的“教泽碑文”,毛主席得知曹植甫是曹靖华之父,系河南卢氏县人。毛主席顿时生出了“何时到卢氏县走一走”的愿望和感慨。

五里川中学里鲁迅书写的“教泽碑”
毛主席终因国务繁忙,未能如愿在解放后到豫西山区走一走,是这片神奇山川的遗憾,也是伟人的遗憾。但他在1946年,指挥中原突围的李先念率部转战豫西陕南,成立第四军分区,总部曾设在木桐。第四军分区一建立,曾在卢氏县杜关镇一带三战三捷,旗开得胜。九月十二日,李先念、任质斌、文建武等把三次战果电报中央。毛泽东同志亲拟电稿,以军委名义发电表扬。电文是“四分区反顽战斗迭获胜利,甚好甚慰。望传令(全军区)嘉奖”,并“望将陕南、豫西建立根据地的经验常通知王、刘、罗、文及张体学,鼓励他们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