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省旅游局获悉,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中我省旅游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全省共接待游客2200.9万人次,占全国的9.7%,其中,境外、省外游客达1122.2万人次,首次超过全省游客总量的一半;实现旅游收入115.3亿元,占全国的11.4%,接待游客人数和实现旅游收入超过江苏、浙江、四川等旅游强省,跃居全国三强。
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我省作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经开始确立,“旅游立省”战略正越来越彰显出其强大的威力和无穷的魅力。
秀美山川成无烟工厂
作为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河南既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景观。去年11月,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访问日本时提出要借鉴日本“观光立国”经验,采取切实措施,真正确立起“旅游立省”战略。
今年5月27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强力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规划,到2015年,河南将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亿人次,河南GDP的13%将由旅游业贡献,旅游业将成为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河南旅游业从此步入黄金期。
国内旅游界专家认为,我省地形地貌“多、奇、特、精”,兼具“北雄南秀”之特色;高山、大河、湖泊、瀑布、清泉多姿多彩,极具观赏价值。这些是推动我省旅游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源头活水,是实施“旅游立省”战略的主战场。
历史文化是不竭富矿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旅游立省”响亮地打出了“文化河南”的旅游品牌,让文化和旅游穿上连体衣。随着尘封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被激活,众多文化旅游品牌的红火和新兴文化旅游产业的崛起,“文化河南”已成为河南走向世界的崭新形象。
在古城开封观“宋都夜景”,去洛阳赏“夜色龙门”,夜晚到嵩山领略“少林真功”……河南省的旅游演艺业风生水起,《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一批经典节目强势出击,令游客赞不绝口。经过四年的精心打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成为我省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黄帝文化得以传承,黄帝精神得到弘扬,新郑黄帝故里已经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心中的祖根圣地和共有的精神家园。目前,北宋皇陵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这座中国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皇家陵园正掀开千年面纱,将成为旅游立省的又一文化支点和中原文化的又一铂金名片。以少林寺、龙门石窟、殷墟遗址、清明上河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旅游品牌叫响国内外。
河南旅游走上快车道
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正在提速。据省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全省各省辖市已分别制订出台了各项政策,从资金、土地、税费等方面对旅游产业给予支持,各省辖市的旅游专项经费都在1000万元以上。
目前河南正在全力打造高端旅游精品,其总体布局就是“两带五区”。所谓“两带”就是“沿黄古都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观光带”;所谓“五区”,就是“嵩山禅武文化旅游区、南太行山水生态旅游区、伏牛山休闲度假区、桐柏—大别山旅游区、豫东平原古文化旅游区”。
“通过这些旅游带和旅游区,把具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开封大宋文化旅游区、殷墟、鲁山大佛等景区,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国际化旅游精品和国际旅游目的地,成为河南旅游的‘王牌’产品。”省旅游局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下半年各省辖市已确定新建或扩建旅游项目118个,总投资额为352.28亿元,其中超10亿元的6个,目前已经完成投资85亿元。
“旅游立省”立出自信心
文化和旅游的完美结合,国际交流平台的不断搭建,一系列软硬件旅游设施的提升,使河南旅游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和靓丽形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全省“近者悦、远者来”的旅游环境正在形成。
今年8月,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在郑州成立,我省任首任协调员。这是我省旅游搭建的又一个国际平台,将进一步提升河南在东北亚地区的知名度,提高河南旅游的外向度。
通过大招商、招大商,将少林寺、鲁山大佛、鸡公山等重点景区推向全世界,则是我省旅游梦寐以求的鸿篇巨制。郑州环球饮食城、平顶山综合性休闲度假区、龙门石窟休闲度假区、殷墟大遗址公园、云台山百家岩景区、华润集团万象城项目等重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中。
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接待游客1.18亿人次,同比增长20.5%;实现旅游总收入933.8亿元,同比增长21.2%,高于全省增速13个百分点,在保增长、战危机中发挥了独特重要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河南“旅游立省”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河南旅游将引领和带动全省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