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测景台
测景台,是我国古代测量日影,验证四时,计年的仪器,就是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姬旦在这里研究天文的圭和表。
周公测影台的创建,是周朝的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四子,武王的弟弟)。据《旧唐书》记载: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命太史监南宫说仿周公土圭旧制,换以石圭、石表。现在石表上刻有“周公测影台”五个字。这座石圭石表通高三点九五米,分上、下两部分,下部是方形的石座,上小下大呈柳形锥体,名曰“圭”,高约一点九六五米,上部为长方形石柱,名曰“表”,高约一点九五六米,合唐开元尺子的八尺。石表北面距石座上面北边沿三十七厘米左右,约合唐开元尺一点五尺。八尺之表,夏至之日,影长一尺五寸,从而算出当时测影所在地的纬度为34.3度,这一天的影长正好与石座北上沿的长度吻合。石座下部四周看不到影子,好像这一天无影。故俗称此台为“没影台”。石座背面,后人题刻有:“道通天地有形外,石蕴阴阳无影中”对联一幅,即含有这个意思。
观星台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八大景区之一。观星台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观星台位于登封城东南十二公里的告城镇周公庙内,距周公测景台二十米。
汉三阙
汉三阙即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是一种特殊的石雕艺术。
太室阙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时期,阙身四面雕有人物、动物、建筑物等50余幅画,形态生动,线条流畅。另有隶篆铭文,是研究我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书法雕刻艺术中的珍品。
少室阙在登封县城西6000米处的少室山下,阙上铭文叙述了大禹在古时治理洪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启母阙在万岁峰下,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在阙的东北面,耸立着一块几丈高的石头,名为“启母石”。相传大禹治水之事感动上苍,玉皇大帝施展法术,让禹成为一个开山凿渠的大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