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行云”是遐迩闻名的汴京八景之一。春和景明抑或秋高气爽的季节,朵朵白云如盛放的莲花摇曳在巍峨壮观、拔地而起的铁塔顶端,104只塔铃自上而下,在微风里叮叮当当,摇醒千年的记忆。
雄踞在开封西北隅的铁塔是一座供奉舍利子的佛塔,前身为一木塔,建于北宋开国之初,由当时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俞浩设计。愈浩天资聪颖,心灵手巧,不仅技艺超群,还把毕生积累的建筑设计、木器制作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著《木经》三卷。可惜他设计监造的这座木塔仅存了50多年,于庆历四年遭雷击而毁。
1049年,宋仁宗下诏重建开宝寺塔。全北宋能工巧匠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这是古代建筑智慧的一次集合。鉴于木塔容易遭受风剥雨蚀、虫蛀雷击,大师们选择防火隔热的琉璃砖作为建筑材料。按照木器制作原理,每块琉璃砖都有榫有槽,砖与砖严丝合缝,受力均匀。塔高55米,13层八角造型,自上而下自然收分。每层塔棚上的飞檐挑角挂有铃铎,随风摇响,宛如天籁。塔身内部石阶盘旋而上,13层塔依次在四个方向设计了明窗,登临眺望,因高度不同风光各异。近览皇城秀色、市井烟火,远眺绿叶繁盛、黄河如带。琉璃砖外层烧制50余种佛教传说花纹图案,祥云飞天,流畅饱满,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北宋砖雕艺术成就。高耸入云、秀丽挺拔的琉璃砖塔在曙光夕照中金碧辉煌,熠熠生辉,主色黄褐近于铁,故名铁塔。从它落成的那一天起,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北宋时的铁塔燃灯堪称盛事,中秋之夜,老百姓在铁塔上挂上一盏盏明灯祈福,铁树银花与天上的一轮满月交相辉映,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铁塔伫立千年堪称不朽,经历数次地震、水患、雷击、炮火,昂扬不屈如历史的桅杆,挺拔向上成精神的标尺。难怪余秋雨先生把铁塔作为文化苦旅的行程一路奔来,先生风尘仆仆,仰望铁塔轻轻说:“我来了,向你报到!”
作为见证历史的珍贵文物,冯玉祥卖铁塔的故事脍炙人口。冯玉祥是一位爱国将领、平民将军。北伐战争末期,冯玉祥率领国民革命军进驻开封。战乱之中,满目疮痍的铁塔让他既痛惜又担心。他找到当时开封一家商行老板,说自己有一个女儿想寄养在他家。冯将军的威名如雷贯耳,老板连连答应,拿出10万两银子给冯玉祥。冯玉祥带领老板来到铁塔脚下,指着铁塔说:“我把‘女儿’托付给你了,你要把它照管好。”那位老板一脸的惊愕,却不好说什么。
还有许多关于铁塔保护和修缮的人和事如行云一般,缭绕回环。他们如莲花一般圣洁的信念,托举着千年古塔,被历史和这座城市传承、记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