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林公堤:千百年公道自在人心
http://www.hnta.cn 2008-10-10 来源:大河报 点击:
    林公堤是开封区域的一段9公里长的黄河大堤,人称“林公堤”。它是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民族英雄林则徐主持修建的。此前一年,林则徐因在广东虎门销烟遭革职查办,被发配到新疆的伊犁。林则徐行至江苏扬州时,黄河在开封张家湾决口的消息传到京城。经大学士王鼎举荐,道光皇帝令林则徐转往开封协助治水——因为林则徐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治水专家。
    林则徐日夜兼程赶到开封时,开封城已被洪水围困了两个多月。洪水冲毁了开封的护城堤,滚滚入城,城内水深数尺,一片汪洋。又加上连日大雨,开封城中的百姓身无干衣,腹无粒米,哭声震天。林则徐在开封目睹黄河水患,悲愤写道:“尺书来,汴堤秋,叹息滔滔注六州。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谁输决塞宣房费,况值年储仰屋愁。江海澄清定何日,忧时频倚仲宣楼。”林则徐带领开封的百姓奋力抢险。由于洪水凶猛,有些官员竟然提出要弃堤迁城,林则徐严厉斥责了这些官员,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开封城。
    此次黄河开封段的决口宽300多丈,浪高两丈有余,水势凶猛。林则徐反复察看地形,带领军民先在被冲开的河床高滩处开挖挑河,堵住急流,然后在决口处建起三条大坝,向中间围堵。历时5个多月,动用数万人力,终于使黄河回归故道,保住了被洪水围困8个月之久的开封城。堵口成功后,大学士王鼎打开了那份注明“于合龙日开读”的圣旨,上面写的竟是“林则徐于合龙后,着仍往伊犁”。林则徐在开封与王鼎洒泪相别,又踏上了漫长的发配之路。当时的开封知府邹鸣鹤慨然说:“有人能救林则徐者,酬万金。”林则徐离开开封时,百姓倾城出动,洒泪相送。公道自在人心,在皇帝眼中,林则徐是罪人,在百姓心目中,林则徐却是功臣。王鼎回到北京后,强烈要求免除林则徐的充军之罪。道光皇帝不听,须发皆白的王鼎最后只好以死相谏,自缢于圆明园。“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王鼎的死让林则徐悲痛万分,他病倒在发配的路上。开封的百姓感念林则徐治水的功绩,把他主持修建的黄河大堤命名为“林公堤”,表达了对林则徐的敬仰之情。
    如今,开封的林公堤绿树成荫,清风扑面,这里的黄河河道宽阔,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已高出开封市区地面10余米。由于林公堤经过不断增筑,这里的一段河流已经成了世界上最高的悬河。 

林则徐

作者:王吴军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