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毛主席看常香玉演《破洪州》
http://www.hnta.cn 2008-11-7 来源:郑州晚报 点击:
    

    1958年是“大跃进”年代,各行各业的浮夸,屡见不鲜。受此影响,戏剧界也是一片混乱。有人提出“一夜写出一个剧本、五天排一出大戏”的口号,大街上贴出了“半年超过梅兰芳”“一年赶上郭沫若”的标语。这种梦呓式的、违背客观规律的狂想,使舞台上出现了一些劳民伤财、转瞬即逝的“泡沫剧”。而精品戏曲《破洪州》也是在此时出现的。
    拒绝“跃进戏”,排演《破洪州》
    常香玉

    此时,河南豫剧院院长、一团领衔主演常香玉认为,绝不能排那些毫无艺术品位、昙花一现的“跃进戏”,她提出了排演大型豫剧传统戏《破洪州》的建议。
    出身贫苦、9岁走上戏曲舞台的常香玉知道,选戏就要“有戏”(指故事生动、人物鲜明、冲突尖锐、唱腔好听的剧本),没有戏的剧本不会有生命力。长期的艺术实践告诉她,排一出好戏,必须精雕细刻、反复琢磨、不断修改、千锤百炼,方能日臻完善。在《破洪州》之前,她主演的《拷红》《白蛇传》《花木兰》《五世请缨》等好戏就是这样磨炼出来的。
    常香玉十几岁时,演过传统戏《破洪州》,她喜欢穆桂英这个人物,喜欢这个巾帼英雄坚强勇敢、公而忘私、多谋善断、执法如山的性格特色和领兵风范,而其中的道白、唱腔必须有过硬的艺术功力才能拿下来。意志坚强的她,决定攻克这个难关,力争创造一个精品。
    连演15天,场场无虚席
    《破洪州》
    《破洪州》剧本改编由时任河南豫剧院艺术室剧目组组长的陈宪章担任。由于他对此剧酝酿已久,不到一个月便拿出了剧本的修改稿。因为《破洪州》是河南豫剧院的重点剧目,特别聘请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名家李紫贵担任导演。挑选的演员也是强强组合。常香玉扮演25岁的穆桂英,著名文武小生赵义庭扮演穆桂英的丈夫、先行官杨宗保,有“豫剧马连良”美誉的赵锡铭扮演吏部天官寇准,擅长豫东调的衰派老生郭兰兰扮演八贤王赵廷芳。
    这年夏季,天气十分炎热,排练工作在条件很差的河南豫剧院一团二楼大厅进行。“大跃进”年代讲的是“一天等于二十年”,提倡的是“为革命作奉献”,演职人员没有降温补助,吃的是大火,喝的是开水,就连请来的大导演李紫贵每天也只是在吃饭时给他另外炒两个小菜,而且不付导演劳务费。就是这样,经过32天的努力,《破洪州》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彩排,接着在河南人民剧院连演15天,场场座无虚席,随后到外省几个大城市演出,观众十分踊跃,《破洪州》深获好评。短短时间,《破洪州》就成为河南豫剧院一团的保留剧目。
    听戏开怀笑,写信致总理
    毛主席
    1959年4月23日,我接到河南省文化厅领导通知(我当时主持河南豫剧院一团的全面工作),说24日晚有场重要的演出,让作好准备。
    4月24日下午4点,全体演职人员进入省军区礼堂后台,保卫部门规定大家只能待在舞台,门外和院内站着许多公安人员。晚7点30分准时开演。当我从侧幕条向台下看时,只见毛主席坐在观众席第六排正中,陪同的是吴芝圃、赵文甫、杨蔚屏、史向生等省委领导同志。演职人员知道是为毛主席演出,都格外激动、认真。
    《破洪州》第一场是“选将”。当八贤王和寇准说明辽帮侵犯,十家总戎被困边关,要求穆桂英挂帅出征、前去解围时,穆桂英因身怀有孕,不便直说,便推辞道:“……如今孩儿我长了几岁年纪,一不能骑烈马,二不能拉硬弓,孩儿我是能说不能行了。皇舅,孩儿是老了,不中用了!”73岁的寇准老谋深算、机智过人,对穆桂英调侃道:“你是头发老黑了、牙齿老白了。”听到此处,只见毛主席开怀大笑。
    第五场是“责夫”。杨宗保在元帅点兵时误卯,穆桂英要从严惩处,杨还乡出面讲情。穆桂英正色道:“为国辛劳,臣子本分,念其初犯,着记大过一次,以为玩忽军令者戒。”接着传令时有一段精彩的唱词(如下,从右至左阅读)。
    站立在大军帐传将令,
    满营里众三军仔细听。
    恨辽帮背信义又来犯宋,
    洪州城困住了十家总兵。
    八千岁天波府传下圣命,
    命本帅领人马挂帅出征。
    咱此番北征把兵进,
    军规号令要严明。
    临阵三军要听命,
    不准任意违令行。
    路途上公买要公卖,
    不准扰乱众百姓。
    前敌探马要实禀,
    不准妄报乱军情。
    攻和守务要心齐整,
    节度不合乱军容。
    赏罚无私要公正,
    功过分明是非清。
    立功的必定有重赏,
    有过的一定按律行。
    咱营中可不分姐和妹,
    军规也不论弟和兄。
    谁要是违法抗军令, 
    抗军令我定斩人头不容情!
    毛主席在听这段唱词时,用手轻轻打着节拍。这段刚唱完,他便带头鼓起掌来。剧终,毛主席缓步走到台前,向演职员招手致意。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天晚上,他给周总理写了封信。
    总理:
    我在郑州看过一次戏,穆桂英挂帅,叫做《破洪州》,颇好,是一个改造过的戏,主角常香玉扮穆桂英。我看可以调这个班子来京为人大代表演一次。如你同意,请处理。
    《破洪州》剧本仍有缺点,待后可商量修改。 
                                                          毛泽东 
                                                       四月二十四日
    建国前后,毛主席看戏后写信只有两次: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初在延安看了平剧(即京剧)《逼上梁山》,给延安平剧院写了一封信;再一次就是这封信,足以证明毛主席对这出戏的重视和肯定。 
    常香玉同志的演唱,特别精彩
    周总理

    遵照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由国家文化部安排,《破洪州》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剧目,于1959年9月下旬奉调进京,10月2日晚在中南海怀仁堂作了专场演出,毛主席又一次出席观看。毛主席第二次观看《破洪州》的过程中,仍然全神贯注,兴致盎然,剧终后,仍然走到台前向演员招手致意。上台会见全体演职员的是周恩来总理、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和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周总理和演员握手、合影后,发表了如下讲话(大意):
    看了你们的演出,感到很高兴,特别是常香玉同志的演唱,特别精彩,我向你们表示感谢。
    以前,我看过杨淑英主演的川剧《战洪州》,和豫剧的表现手法不完全相同。川剧《战洪州》穆桂英在战场上没有生孩子,你们演的穆桂英在战场上生了孩子,然后把孩子裹在胸前继续作战,这表现了穆桂英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但这种表现手法是不是有点残酷?请你们再加以斟酌。
    总的来说,《破洪州》是一出寓教于乐的好戏,可以多演,在演出中不断加以完善。齐燕铭同志是专家,可以请他给你们出出主意……
    毛泽东主席两次观看《破洪州》,周恩来总理给大家亲切的鼓励,使河南豫剧院一团的同志深受鼓舞。时间虽然过去了48年,但毛主席看戏和周总理讲话时的情景,人们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从1959年到1966年“文革”前夕,河南豫剧院一团经常演出《破洪州》,“文革”以后,这出戏便从一团消失。我认为,《破洪州》应该和常派的其他剧目一样,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继续加以修改提高,使这出经过毛泽东主席肯定、广大观众喜爱的好戏,能在舞台上呈现。

作者:王光汉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