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州储运业的兴衰史
http://www.hnta.cn 2009-3-2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
民国初年,京汉、陇海铁路通车之后,郑州成为商埠,棉花业迅速崛起,形成了兴旺的棉花市场。全国金融界纷纷在郑州设立分支机构,办理押汇、贷款业务,并在火车站附近的二马路、兴隆街、福寿街、苑陵街等处搭建不少存放物资的仓库,开办货栈、马车行等,从中收取仓储费、栈租及运费。一时间,郑州的储运业随着棉花交易的蒸蒸日上,应运而兴。先后有多家银行、富商办的“仁和昌”、“通城”、“公积”、“储兴”等13家货栈,“刘万顺”、“正谊”、“东方”、“玉成”、“公兴存”等多家转运公司及附设的“西三合”、“双盛合”、“正大”等多家马车行在市场上出现。这些仓库、货栈、马车行,为便利棉商购销外运业务,可代他们通过花行达成交易,信誉好的仓储货栈可凭他们的栈单到银行为棉商办理押汇手续。当年规模大、煊赫一时的仓储、货栈、转运公司、马车行有:做棉花生意最多的一家金城银行,除在火车站附近设有多家仓库、货栈外,还在临着公路的北闸口建有大型储运仓库;位于大同路、正兴街、明远路上,据说有家湖北汉阳人刘万顺办的“刘万顺转运公司”及其分公司,该公司资金雄厚,社会交往广泛,名气大,业务多;还有一姓王的荥阳人,在苑陵街开办一家“正谊转运公司”,他善于同铁路方面打交道,上至路局、车站官员,下至过磅的、装卸工人,他都能拉上关系,铁路上只要见是他代办发的货,立即办理,由此棉商也很乐意同他打交道;此外,二马路北段东侧有一家“快马车行”,备有马车20多辆,架子车几十辆。只要有活,“快马”迅速赶到,“快马车行”由此出名,成为几家马车行中的佼佼者。
1937年,抗战爆发后,郑州的储运业走向低谷。1948年10月郑州解放,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储运业务得到复苏,新型的储运业逐步建立,从此走上了新的发展时期。
1937年,抗战爆发后,郑州的储运业走向低谷。1948年10月郑州解放,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储运业务得到复苏,新型的储运业逐步建立,从此走上了新的发展时期。
作者:王瑞明 杜丰芮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北宋的读书人击鼓告御状 2009-2-25 13:27:10
- 毛泽东亲拟电稿宣告郑州解放 2009-2-19 10:35:41
- 郑州“高祖庙”(“蜘蛛庙”)的传说 2009-2-16 15:52:56
- 邙山提灌 解决郑州水荒 2009-2-6 10:22:21
- 永恒的怀念—追忆邓小平在河南的日子 2009-2-1 10:03:56
- 北宋最后一任宰相何栗绝食为国 2009-1-19 13:17:21
- 老郑州过年的酒规坑女婿 2009-1-15 17:24:03
- 郑襄公肉袒牵羊 2009-1-13 17:24:05
- 北宋时昙花一现的中医讲习班 2009-1-12 13:56:34
- 楚汉双雄“对话”广武山 2009-1-12 11:53:38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