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毛泽东亲拟电稿宣告郑州解放
《郑州解放之歌》保存整理者张纯洁忆解放当日亲历
http://www.hnta.cn 2009-2-19 来源:大河报 点击:

中原人民解放军 占领郑州 新华社 急电 毛泽东 亲手 电稿 郑州解放

毛泽东所拟《我军解放郑州》手稿 资料图   

中原人民解放军 占领郑州 新华社 急电 毛泽东 亲手 电稿 郑州解放

张纯洁讲述郑州解放前后亲历

中原人民解放军 占领郑州 新华社 急电 毛泽东 亲手 电稿 郑州解放

解放军穿越陇海铁路,攻打郑州(资料图)

中原人民解放军 占领郑州 新华社 急电 毛泽东 亲手 电稿 郑州解放

人民解放军占领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王梓供图)

中原人民解放军 占领郑州 新华社 急电 毛泽东 亲手 电稿 郑州解放

1946年秋,张纯洁(右立者)与老师和同学合影 

    核心提示
    “我中原人民解放军于今日占领郑州。守敌向北面逃窜,被我军包围于郑州以北黄河铁桥以南地区,正歼击中。郑州为平汉、陇海两大铁路的交点,历来为军事重镇……”这是1948年10月22日24时,新华社从郑州前线发出的急电。
    这份由毛泽东亲手拟定的电稿,第一时间向全国传递出郑州解放的消息! 
    那一天,15岁的中学生张纯洁走出学堂,怀着火热的激情,与当时方圆不足3平方公里的郑州小城,共同沉浸在经久不息的欢乐里。60年后,当记者穿越繁华郑州打捞关于这个城市的解放记忆,让已年逾古稀的张纯洁所记取的,不单单是隆隆枪炮和万众欢腾,更有承载了一曲特殊乐章的青春年华,那是一首漂过时光河流的《郑州解放之歌》:“十月二十二,伟大的一天,哗啦啦砸开铁锁链,咱们的郑州解放了……”
    “要有大事发生了”
    2009年1月22日上午,郑州大风,晴冷。
    位于市区伊河路110号院2号楼的一户老旧居民房里,郑州市经贸委退休干部、76岁的张纯洁仔细地整理他保存多年的一大袋照片和文字资料。“看看,这是郑州解放不久,我在市政府门口照的照片,一晃都过去五六十年啦!”老人手里那张黑白小照片上的背景,是如今郑州市管城区区委大门的位置。张纯洁说,解放前,郑州叫郑县,整个县城下辖维新镇、大同镇和德化镇,面积大致相当于郑州市现在一个办事处的辖区,仅有2.4平方公里。
    1948年10月下旬,深秋的郑州除了凉意,还平添了一丝战前的紧张气氛。
    “那时,郑州的局势非常动荡,在国民党统治下,物价飞涨,社会秩序混乱,老百姓生活很苦。”据张纯洁回忆,当时工人每月工资只有十几元,但每斤大米最贵时要24元,面粉每斤卖到20元,30元钱只能买一斤盐,工人经常罢工。“国民党军警经常从监狱里把人拉出来枪毙,听说不少是共产党员,还有地下党。”张纯洁说,他家住在德化镇西一街,他原本在从新乡迁来郑州的天主教会学校辅育中学读书。1947年,因郑州局势不稳,在海滩寺的国立十中和在黄庄的省立林中都迁到了郑州城区。辅育中学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学生并入天主教会学校圣德中学,一部分并入省立林中。1948年,时年15岁的张纯洁正在位于城南臧家门附近的省立林中读初中二年级。
    按规定,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必须在校住读,过集体生活。“开始学校的生活还是比较平静的,我们就是单纯学习,基本不受时局影响,但是进入1948年9月后,气氛便越来越紧张了。”张纯洁说,学校的纪律十分严格,学生要出校门,必须集体行动。“上课时,老师还要求我们要带一些钱,说学校可能要南迁。”他说,虽然大家懵懵懂懂,但听说解放军的指挥所已经在郑州南郊安营,都感觉“要有大事发生了”,因害怕打仗,有的学生甚至提前和家人离开了郑州。
    1948年10月21日,张纯洁和同学们像往常一样,下了夜自习便早早上床休息了,他们并不知道,就在当晚,邓小平和陈毅率领的前线指挥所迅速驻扎在郑州南十八里河镇一个铁匠铺中,一场解放郑州的战役即将拉开战幕…… 
    

作者:孟冉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