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司马迁夷门采风信陵君青史扬名
http://www.hnta.cn 2009-3-30 来源:大河报 点击:
  经常写东西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写到顺处,文思泉涌笔下生风,忍不住自己拍案叫绝,这样的作品出炉后多半是作者的最爱。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称的《史记》中,《魏公子列传》就是作者的得意之作,礼贤下士、窃符救赵的魏公子信陵君自此名扬天下。对于这个人物的创作,司马迁也确实下了一番工夫。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出身史学世家,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上疏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司马迁受此大辱,痛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决心隐忍苟活,发愤写作,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名著《史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更是一个伟大的坐标,它让绵延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在传承上有了十分可靠的参照。
  在《史记》的创作过程中,司马迁一次次风尘仆仆亲临历史事件发生地,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创作态度极其严谨认真。
  大约公元前122年,司马迁来到魏都大梁(今开封)。西风残照,夷门显得格外沧桑寂寞。春秋无义战,但乱世却铸造士为知己者死、舍生而取义的人格,这被称为“春秋人格”,为后世敬仰效仿。当年就是在这里,信陵君驱车找到隐士侯嬴,虚席以待。为了成全信陵君,侯嬴坐在公子的车上,在摩肩接踵的闹市故意和熟人东拉西扯,置公子的尊贵于不顾,由此引起世人的不满,更加衬托信陵君的谦恭高尚。
  司马迁流连在夷门附近,打听、询问信陵君的故事,有识之士对信陵君推崇有加。说到一百年前魏国灭亡的原因,他们分析除了历史的原因,盖因当年魏王忌才不能重用信陵君。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后,司马迁以窃符救赵为主线,笔走龙蛇丝丝入扣,再现了礼贤下士名冠诸侯的信陵君,以及侯嬴、朱亥等英雄形象,写成《史记》中动人心魄的瑰丽篇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历史铭记着司马迁,这座城市记忆着信陵君。
作者:宋慧敏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