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就在京城开封设立了登闻鼓院,规定臣民可以敲击登闻鼓告御状。
北宋初年,到京城开封赶考的读书人曾经敲击登闻鼓,告御状,当时的读书人告御状对北宋朝廷的科举考试的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的时候,当时,因为主考官在考试中徇私舞弊,参加考试的读书人怒不可遏,愤怒地敲响了登闻鼓,向皇帝告御状,控诉主考官的罪行。宋太祖亲自接见了读书人,并下圣旨重新考试。然后,宋太祖亲自对状元宋准进行面试。一见之下,两人结成忘年好友。从此,开创了设立官家殿试亲选状元的先例,接着,宋太祖在痛失他心爱的女人花蕊夫人之后,将宋准的妹妹迎到皇宫,封为皇后,直接导致了中原豪门宋家入主开封。
宋初的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宋仁宗时改为两年一次,宋英宗时改为三年一次,后来定为三年一次,成为定制。考试合格者,尚书省列名发榜,称为“进士”。宋英宗时,又因为考官的徇私舞弊,参加考试的读书人再次敲响了登闻鼓,要告御状,宋英宗只得另派考官复试于殿上,殿试之后,按成绩分成等级,各等级的名册及其试卷最后都报皇帝呈批,此事才算了结。于是,朝廷就规定,以后凡考取第一、第二等为第一甲,赐以进士及第,第三等为第二甲,赐以进士出身,第四、第五等为第三甲,赐以同进士出身。皇帝将这三甲进士名单确定下来后,派人在殿前唱名宣布,称为“临轩唱第”。据史书记载,宋朝共开科118次,其中北宋69次,南宋49次,共取进士25000人左右,有可考的状元118人。
自从读书人敲响登闻鼓告了御状后,宋朝的科举考试在省试之后开始加上了殿试,这成为一种制度,到了元、明、清等朝代依然沿用未改。

明代殿试场景
(影视资料图片,与原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