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足以让全国人民心动不已的奥运旅游年,以“山水城市、文献名邦”闻名遐迩的浙江省余姚市,紧紧抓住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开通机遇,进一步做好“一山一水一古城”文章,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共吸引了390多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光顾,旅游创收突破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2%和20%,一个颇具江南风情特色的长三角新兴旅游目的地已渐入佳境。
政策指导和项目建设达到新高度
全面开展旅游产业发展政策调研,市委、市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的若干意见》,编制了《余姚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0年)》,为全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余姚旅游业的科学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完成了《余慈地区核心区专项旅游规划》、《四明山休闲旅游规划》、《梁弄镇诗路花雨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姚江源保护与利用概念性规划》、《全市旅游景区交通指引标识系统规划》以及《四明湖度假村扩建提升工程设计方案》、《杭甬高速出口雕塑设计方案》、《余姚名人馆建筑改造方案》和《秋雨书屋建筑设计方案》等一批重点特色工程的设计规划和方案的编制。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审批立项或破土动工。全年共实施旅游基本设施工程项目8个,总投资16.2亿元。除上述规划工程外,陆续启动实施的还有:陆埠阳明温泉山庄、牟山四季山庄高尔夫温泉酒店、狮子湖度假村排污管道铺设工程、四明山702休闲会所、四明山山门主体工程,和梁弄镇红色旅游二期工程等项目。
切实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景区品质。中国裘皮城创建国家4A级景区通过浙江省初检。丹山赤水景区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首批文明旅游风景区,并与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同时创建成为宁波市文明景区。梁弄镇创建成为浙江省首批旅游强镇,柿林村、横坎头村、梨洲村、学士桥村等4个村创建成为浙江省旅游特色村。农家乐和旅游节庆活动实现新突破
开展农家乐发展现状及潜在资源普查,建立农家乐经营户电子信息档案库。全年新增农家乐20户,新增从业人员100人。已有18个乡镇、街道不同程度的发展农家乐产业,经营户总数达到180个,其中山庄、农庄类23家,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700人。现有农家乐经营房屋面积10万余平方米,承包经营土地、山林、水面面积1万余亩,拥有餐位14400余个,床位1400多个,整体农家乐投资规模达1.95亿元,全年接待游客逾150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达1.5亿元,接待游客和经营收入同比增长40%以上。
进一步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技能。举办了首届市农家乐乡村风情展,举行了“十佳农特、农副产品”现场评选活动,组织了乡村风情歌曲演唱会,启动了“余姚农家乐发展前景网络论坛”,举办了全市金牌农家菜大比拼活动,组织了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26个乡村风味特色小吃、21个传统农事、民间手工艺展示节目和民俗、民间文艺表演。为适应外国游客骤增的新情况,推出了农家乐“英语菜单”,并制作成精美的“双语菜谱”。开展“农家乐党员示范户”创建活动,组织农家乐礼仪、厨艺、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及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的规范管理培训,还分批组织近百人次的经营者赴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在参加浙江省第二届农家菜大赛中,取得平原类一金一铜的好成绩。
市场开发和旅游形象推广有了新拓展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改变了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格局。主动对接杭州湾,使余姚成为了长三角南翼的旅游桥头堡,进入了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两小时旅游圈。对连接大桥南北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城市新路线进行了包装推介,举行了中国(余姚)四明山旅游节新闻发布会暨上海市民“看大桥游四明”开游式和2008中国·余姚杨梅节上海旅游市场对接会。积极参加宁波旅游上海推广年、沪苏浙旅游市场论坛、浙江山水旅游节和第七届浙江省旅游交易会、2008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2008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促销活动。推出全新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旅游线路,开通上海、杭州、宁波至余姚的散客班车。改版余姚旅游网,增加英语平台。评选“余姚八景”,编写《余姚山水风光》等书籍,拍摄《余姚四明山风光》碟片,制作《四明山旅游主题歌曲》TV,编印《旅游线路、交通指南》6种。通过宣传,余姚旅游成为上海市场各大旅行社主动推广线路,在《旅游时报》调查的上海市民中短线出游排行榜中,余姚在大桥开通后连续几周位居前三位。
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四明山旅游节、中国余姚杨梅节等大型农事旅游节庆和主题活动。指导帮助乡镇办好近10种富有物产特色的旅游节庆。打造和提升余姚节庆的品牌效应,加入长三角节庆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学习著名品牌节庆的运作思路和经验。中国余姚杨梅节在《中国节庆年度手册》上作为全国农事节庆代表向全国推广,被《亚洲财富论坛》、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新华网和《中国节庆》杂志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中国节庆产业进程30节庆之一”,还被《第一会展》杂志评为“全国十大果品节庆”。
市场规范和行业品质建设取得新提高
成立了四明山旅游发展投资公司,组建余姚专业地接旅行社,服务外地游客。制定下发了《旅游企业行业管理工作年度考核办法》,从经营业绩、创星创A、安全管理、旅游培训、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对旅游企业进行全面考核,以推进企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1家旅行社被评为宁波市十佳旅行社,2家酒店成功创建成为四星级餐馆。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等途径,努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组织参加省、市举办的旅游饭店总经理、部门经理培训;运用余姚旅游技能培训站平台,举办了4期饭店员工培训班、1期高级餐厅服务员培训班、1期旅游饭店主管、领班岗位培训班和2期景区讲解员培训班,共有600多人次参加了学习培训;加大了对导游人员培训力度,举办了余姚市第二届导游风采大赛,参加了“开元名都杯”宁波市导游风采大赛,其中4名选手入围决赛,3名获得了三等奖,1名获得了最佳人气奖。
以安全隐患排查为抓手,切实做好旅游安全工作。对旅游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举办了1期有120人参加的旅游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员培训班。对3家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实行限期整改。根据消防部门的意见,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1家饭店进行了拆除新建。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会同相关部门对学生春游、“五一”小长假、“十一”黄金周等重点时期进行专项安全检查,对受雪灾冰冻天气影响的景区、景点进行了开业前的检查和多次不定期的抽查,指导旅游企业开展自检自查,扎实排除安全隐患,把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实现了全年全境旅游安全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