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视点 >> 规划支招 >> 正文
让策划为旅游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http://www.hnta.cn 2008-9-19 13:40:53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中共承德市委书记艾文礼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环京津各市的旅游竞争已近“白热化”程度。承德作为环京津的重要旅游城市,如何创造性地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战略举措,以策划为突破口,抓好承德旅游“二次创业”,促进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努力把承德打造成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中的第一品牌、第一区域、第一目的地乃至国家级国民休闲旅游示范区,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为什么策划:策划可以赋予旅游文化产业新的生命力
    思路决定出路,策划决定思路。策划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意味着人们由单一的游山玩水,变为徜徉于山水胜境之中,变着花样休闲娱乐、愉悦身心、强身健体,这就需要创新,为策划在旅游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一,一流的资源+一流的策划=一流的产品。有旅游资源,不一定有旅游产品,这需要开发;有旅游产品,没有特色,照样没有竞争力,这需要策划。承德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富矿”,老祖宗、老天爷、老百姓给承德留下了“世界极品、中国绝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同时,紧邻京津,交通便利。但这只是资源、区位优势,是一个好的基础,并未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需要我们通过深入、细致、富于创造性的策划,将承德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变成优质旅游产品,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第二,由来决定未来,策划引导规划,有好的策划、规划,才有好的形象。策划是创意,是科学加艺术,解决一个地方能干什么的问题;规划是在策划的基础上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作为城市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来讲,无非就是干好两件事:一件事是研究好由来。城市是怎么来的,文脉是什么。比如,承德是先有山庄后有城市;第二件事是规划好未来。如何运用这“两个来”,策划、规划、决定好城市的未来。对于发展旅游,两者都缺一不可。策划、规划以创意贯穿,紧密相连,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到:资源开发坚持规划第一,规划当中坚持策划第一,策划当中坚持文化第一,文化当中坚持特色第一,挖掘特色坚持市场第一。
    第三,策划是创意经济,旅游文化资源有限,但产品赋予了创意,可以像万花筒一样活力无限。策划贵在创造性,天马行空,汪洋恣肆。连云港借助《西游记》故事,大做花果山文章;李白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聪明的扬州人创办了“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借“八月桂花香”,南京举办了“八月桂花节”;杭州春季举办“茶博会”,秋季举办“休博会”。都吸引了大量游客,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还大大提升了人气,搭建了良好的开放投资平台。承德是历史文化名城,5000年的红山文化,300年的山庄文化,应该说创意的“由头”非常多,关键是要深入挖掘。仅以避暑山庄观光游为例,研究做皇家文章,就可以开发“皇帝、皇后体验一日游”产品,如坐一坐皇帝、皇后用的轿子、马车等等,让游客充分参与、体验,留下美好的记忆。
    二、如何策划:高站位,打特色,抢占制高点,体现竞争力
    增强旅游竞争力,目的在于提高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带来人气,提高旅游消费量。与环京津各市比,承德市的产业开发程度与旅游资源禀赋很不相称。多数景区景点经营模式简单化,单一的观光、单一的主题、单一的门票,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新的亮点,缺乏高端产品。从这个实际出发,加强旅游策划,以特色为主线,推动旅游、文化、城市、生态一体化,打好皇家、佛文化、民族民俗、丹霞地貌、生态“五张牌”,打造高端休闲旅游产品,实现承德由一季游向四季游转变,由观光游为主向以观光游为基础、休闲游为主导转变,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不断推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当抓之事。
    第一,策划文化,增加旅游产品的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创意是文化的根本。抓旅游就是抓文化,旅游产品要有竞争力不能不依赖于文化的扩张力。古时一首《枫桥夜泊》,使姑苏城外寒山寺流传千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人们对黄鹤楼、扬州心向往之。一部《少林寺》电影,带动了少林寺旅游景区的全面开发。这些都启示我们,文化具有博大的影响力,文化产业可以依托旅游发展实现其产品的市场化,旅游产业可以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其文化含量,丰富浏览内容,提升产业素质。我们要系统完整地挖掘承德文化资源,远挖红山文化,近挖山庄文化,通过创意文化、影视作品、古玩经济、大型展演等,多层次、多角度“破题”。
    第二,策划城市,扩大旅游产品的空间。城市是旅游的重要依托,没有城市,旅游就失去其“根据地”,从休闲旅游的角度讲,城市本身就是旅游产品,许多休闲娱乐的配套设施,大量由城市建设来提供。在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业转型升级,意味着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我们提出,要把承德整个城市作为一个独具魅力、富有个性的景点,注意传承历史文脉,恢复古风古韵,把恢弘的皇家大气、厚重的历史文气、山水之韵的灵气和精雕细刻的秀气有机结合起来,将承德建设成为大气、文气、灵气、秀气“四气兼备”的魅力城市,建成“天蓝、地绿、山青、水秀、气爽、路畅、城洁、人和”的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的品牌城市,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第三,策划休闲,占领旅游产品的高端。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前后,国内旅游就会兴旺起来,但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当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休闲旅游将启动。去年,北京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天津突破6000美元,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瞄准京津高端旅游消费市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开发滑雪、狩猎、高尔夫等时尚体育设施以及各种文化娱乐设施,以一批具有独特性和震撼力的重量级旅游产品,激发承德旅游业新一轮发展的强劲动力。
    第四,策划营销,传播旅游产品的名气。旅游经济是名气经济、眼球经济,必须通过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来吸引游客,必须通过富有创意的市场营销来增强旅游竞争力。主要是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必须尽快策划承德的整体旅游品牌。当前,城市的整体旅游品牌宣传,已超越景点推销,对旅游竞争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因对“桂林山水甲天下”、“少林功夫天下第一”品牌形象的认同和向往,克林顿访华期间,专程去体验桂林山水,普京访华期间专程到少林寺领略中国功夫。全国不少旅游城市打出了响亮鲜明的整体品牌,比如大连是中国浪漫之都、杭州是中国休闲之都、南宁是世界民歌之都、西宁提出了中国夏都,等等,对城市旅游促进作用非常大。从承德看,应当大力塑造和推广自然生态、厚重文化、多彩民风、文明现代的旅游形象,提炼城市整体旅游品牌。以前承德曾提出过“游承德,皇帝的选择”、“文化名城、佛教圣地、旅游天堂”等等。从当前发展休闲旅游的趋势看,应再提炼、再简化,比如,可以提“天赐山水、休闲帝都、养生福地”,以此为整体品牌,全面推介承德旅游形象。二是在宣传推介上要做到“两个改变”。改变承德只有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片面印象,向全国、全世界宣传承德的森林、草原、温泉,宣传承德良好的生态;改变承德只能避暑的片面印象,突出山庄外庙的文化和历史,展示承德的四季之美。三是做广告要有大气魄,舍得花钱。许多城市在央视重要频道上做城市整体广告,响亮的广告词加上城市美景展示,效果非常好。我们也要提出响亮的广告词,比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承德真遗憾”、“览塞外风光,做千古一帝”,“四季游承德,季季有惊奇”等等,瞄准主流媒体,整合资金,形成拳头,形成强势冲击,在全省率先塑造休闲旅游的大形象、大品牌。同时,要加快旅游互联网络建设,与大型门户网站搞好链接,借助网络平台宣传承德。
    三、如何保证策划落实:抓住关键环节,避免相互扯皮,提高执行能力
    旅游工作是高度关联性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单凭旅游主管部门一家是抓不好的。好比“轿子”,轿子再好,人不抬也走不了。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进入性,需要良好的体制机制来保证。
    第一,强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抓住河北实施《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规划》,加快环京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公路重点推进张承高速公路建设,重点提升坝上草原干线公路水平,解决北京—丰宁—围场的通达性,形成北京—丰宁—围场—隆化—承德—兴隆—北京的旅游快速环线。铁路重点谋划京承客运专线。航空加快承德机场建设,坝上地区引入直升机、观光喷气机、特技喷气机等。同时,要统筹建设好电讯、宾馆、酒店、展馆、娱乐休闲设施,突出服务功能,增强观赏性和游客参与性,坚持接待设施的高档次与中低档次相互结合、优势互补,与大旅游配套。
    第二,强化体制机制保证,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软实力。体制和机制是发展经济的竞争力,对于旅游也是如此,而且是根本性的竞争力。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理顺体制机制。一是突出市场主体。我们要积极探索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一体化管理,靠市场办,由行业管,尽快形成责、权、利的统一,人、财、物的匹配,规划、建设、管理的衔接,进一步搞活机制。同时,要支持我们自己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游项目,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注意引进战略投资者。旅游作为朝阳产业,投资回报率高,市场投资意愿比较强烈。世界投资专家罗杰斯在《玩赚中国》一书中,将中国旅游产业作为投资回报率高、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首选。承德的经济发展目前仍属投资拉动型,推进旅游项目,要向国际、国内开放,以大开放促大招商,以大招商运作大市场,营造资本向旅游产业集聚的洼地。山水与资本联姻,必将演绎更多、更为精彩的旅游产业传奇。
    第三,加强领导,协调联动,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推进合力。笔者提出,要像抓矿业经济那样抓旅游,举全市之力促进旅游产业升级,打造旅游文化强市。市委书记、市长,县区委书记、县区长都要把发展现代旅游业当作大事来抓,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做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分工落实,真正形成推进合力。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永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