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视点 >> 规划支招 >> 正文
休闲步行街,都市旅游的特色名片
http://www.hnta.cn 2008-8-18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商业步行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从最早的卖货郎沿街叫卖,到现在固定的商业步行街,形式几经易样,日趋成熟。随着消费理念的转变和商业模式的多样化,商业步行街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已成为打造“城市名片”的形象工程,京城有王府井金街,黄山有屯溪老街,一城一街,甚至一城多街。
    以休闲为目标定位的商业步行街,我们称之为“休闲步行街”。其中,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传统商业为主要内容,通过提升环境,调整消费业态形成的综合性商业步行街,比如王府井、南京路、春熙路等等;另一类,是以原有的风貌、文化、民俗等为基础,以休闲消费为特色的步行街区,比如成都的锦里,杭州的清河坊,重庆的洪崖洞等等,为特色休闲步行街。
    8月12日,《旅游运营·投融资》专版举办“休闲步行街”主题沙龙,并邀请韩建徽(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军(王府井建设管理办公室宣传部副部长)、林峰(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博士)、李明伟(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教授)、蒋世和(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副院长)等业内相关专家,就沙龙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期投资沙龙节选部分内容,与读者共享。
    商业街,在积淀历史中涅槃
    林峰:商业街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所谓市口,一直是城镇聚集的核心。现代商业步行街迅速发展,特别是商业街的休闲功能,在旅游产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周末实施以来,商业步行街成为城市休闲的重要场所,随后“休闲步行街”高速发展,成为了都市休闲的主战场之一。绿维这几年策划和设计了不少的特色休闲步行街,也在策划80万平方米规模的超大休闲商业聚集区,我们发觉,步行街这种商业房地产的开发项目,可以很好地把旅游产业的休闲化发展与休闲升级的需求,与房地产的快速回收模式有效结合起来,具有快速引爆人气,打造都市旅游品牌,形成高回报的可能性。同时,不少仿古街区,因定位不准、风格老套、导致招商失败,变成无人的鬼街。我们认为,探讨休闲商业街的成功模式,对旅游产业发展非常重要。
    李军:王府井可以说是20世纪第一街,规模和影响力都是国际化的,他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我国商业街的兴衰。王府井从市场形成到现在,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变迁。王府井最早的商业形成于清末,以摊贩摆地摊为主,1913年政府开始整顿,将流动的摊贩集中起来形成座摊;20世纪50年代政府大力扶植,兴建全国最大的百货大楼,树立了王府井在全国的商业中心地位;20世纪80年代末,因改革开放而产生的外围商圈对顾客形成分流,此时王府井则由于市政基础设施老化而步入低谷,针对这种情况,20世纪90年代政府提出对王府井进行再次改造: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进行街景改造等,从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恢复成了北京乃至中国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商圈之一。
    韩建徽:王府井是商业步行街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从形成到成熟经历了100多年,但我国商业街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或者唐宋,如大唐古长安的东市、西市,清明上河图描述的宋代汴梁的繁华商业街。最早的商业街形式比较简单,如百货、超市等,后来才逐渐出现多样化形态。近几年商业步行街发展迅速,未来两年内保守的说会超过5000条。商业街的形态也日趋多样,总的说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综合街,如王府井;第二类是专业街,如酒吧街、古玩街等,目前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窗口和名片。
    蒋世和:无论是王府井这样的综合街,还是潘家园、后海烟袋斜街、798这样的特色街,都已经成了新北京的必游之地,算得上是一种特殊的景点。综合性商业街受到城市规模的限制,不可能太多,而相对而言,特色街发展前景比较广阔。
    李明伟:可以说,历史上的商业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聚集,城市,就是城池里的集市,就是商业聚集的街区。历史的积淀,为今天的商业聚集形成了特色支撑,形成了老街(黄山屯溪)、特色市场街(琉璃厂街书画古董)、特色民俗街(天桥)、特色民族街(伊斯兰的牛街)等。今天的休闲步行街,又在历史积淀之上,形成现代消费模式,成为全新的休闲聚集区。这是一种升华和创新。
    步行街:休闲滞留的基础何在?
    林峰:目前各地都在建设新的休闲步行街,可以说成败参半,那么休闲步行街成功的保证又在哪里呢?
    韩建徽:真正的商业街,其出发点还应该放在商业上,我的观点是打造“商、旅、文”三位一体,但“商”必须放在第一位。如果刻意以旅游商品为主的景观街,其产品单价相对较低且有效购买率较低,也许会人气有余而消费不足,除了人气,还要结合商气、财气、名气,这样才有意义。所以,一定要充分考虑商业的特点,最终促进商业街的繁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李军:“商”是一个商业区发展的立足点,离开了商业谈其他,都是空谈。王府井的发展就是遵循了商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发展中我们没有刻意强调旅游,重心放在商业发展上。应该明确它首先是条商业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景点。王府井的客流量中,外地游客比重高达60%,但其消费能力却有限,不过考虑到他们是潜在消费人群,我们将发展思路调整为多元化经营,既满足本地需求,以保证经济收益;又为外地游客提供基本服务,拓展潜在消费。我们在发展中,也不断在探讨,只有打造出具有北京特色、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这才是提升王府井自身吸引力、保持长久魅力的关键。
    韩建徽:特色的确是比较重要的,要打造特色,就要注重三个名:名街、名店、名品,当然,还可以增加名人的概念,这样才能形成特色街的良性循环。就旅游商业街而言,能够做到这三名的还比较少,坦率地讲,目前国内新建的旅游商业街,就街道本身的商业而言,成功的不是很多,大多没有实现赢利。
    林峰:景区周边的购物街,往往是以游客的一次性消费为主,宰客的多,很难成大的气候。但都市中的特色休闲街,发展空间比较大。我也把它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原有商业街的休闲化升级,比如王府井,通过休闲提升,提高游客的体验性消费和停留时间,其核心还是落点在商业上,尤其是最传统的购物;另一类是休闲街,本身就以休闲旅游为目的,包括具有观光功能的历史古街区,如前门大栅栏,成都锦里等;以及后海、三里屯这种休闲酒吧街等,其核心落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购物,而是其他消费业态和相应的休闲氛围,如酒吧休闲、特色餐饮、观光、旅游购物等。我也同意韩主任提到的三个名,沿着街、店、品三个层次,进行休闲街区的品牌化、特色化。首先必须要有特色休闲商业的名品,好的产品,包括特色产品、特色体验产品、特色休闲产品、本地化民俗化消费项目等,没有本地化的土特优名休闲化消费项目和产品,就形不成特色休闲街。其次是名店,不仅仅引入著名的专卖商店,还需要专业化的消费型休闲店,包括名酒吧、名餐饮、名洗浴桑拿、名家艺坊等等。
    文化,休闲步行街发展的支点
    蒋世和:现在商业街在文化的选择上也很多样,甚至可以说很大胆,仿古的、民族的、西洋的、现代的、后现代的,还有其他,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各有不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韩建徽:我们总结大概有四种风潮:仿古风、欧化风、民族风和现代风,但其中做的不伦不类的太多,粗制滥造的也很多,比如凯旋门我就见过10个,此外,有些商业街片面追求新、奇、洋,非常的不实用———造价高、利用面积小、而且不符合商业的习惯和动线的要求,要是真的能出彩还好,否则就是既没有文化,又没有商业价值。
    李明伟:无论是品牌化也罢,还是立足商业也罢,我认为文化性的东西是绝对不能丢的。当然,这种文化绝不是粗制滥造的,中国很多商业街实际缺乏文化和城市发展特征,而现在好了一些,其实也不过是把原来破坏的内容进行恢复———商业街最吸引人的东西就保存在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城和市密切相关,城原来是政治军事中心,市是商业工业中心;庙与会相连,庙宇是宗教中心,它们都和商业联系起来。商业步行街从功能上来讲主要是商业,但只有传承了历史、积淀了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才能让男女老少以及本地人、外地人、甚至外国人感兴趣,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来突出它的商业功能,现在做得好的商业街都是和文化有关。
    李军:王府井在发展过程中也非常注重文化建设,既立足特色,又强化了品牌打造。首先我们保留了体现北京特色的、民族性的、传统的东西,如老字号,同时紧跟时代潮流,注重品牌打造:①把王府井建成全国第一街这样一个商业品牌;②引入各国著名店铺,打造名店;③世界顶级名牌纷纷进驻;形成了这样一个“名街、名店、名品”三者共荣的局面。
    韩建徽:各地现在都在挖掘文化底蕴、打造特色,但绝不能没有根据,而是应根植当地的文化土壤之中,好的旅游商业街,文化定位上应该是———让老年人感到很怀旧,让青年人感到很时尚,让外地人感到很本土,让外国人感到很中国。
    休闲步行街:都市休闲的特色抓手
    林峰:从旅游投资和开发的角度来看,休闲步行街应该说是投资的热点,我们称之为旅游休闲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当然根据其依托都市,还是围绕景区,模式也不尽相同。围绕景区景点,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古城古镇这种结构中,我们称之为旅游目的地聚集小镇的休闲聚集结构,以白天的购物和夜间休闲为主体,几乎大型景区周边都形成了这种聚集,这是典型的旅游商品聚集结合旅游业消费聚集的街区模式。
    蒋世和:现在国内不少地方也认识到了白天购物与休闲,尤其是夜间休闲的结合,引入不少好的形式,比如演艺、实景表演、焰火、水幕、光雕、夜景等,比如阳朔的印象刘三姐,既为阳朔增色,又增加了盈利点,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
    林峰:围绕城市休闲产业的聚集,我们形成了“城市休闲聚落”这样一个概念,即城市休闲的一些项目围绕休闲产业聚集、围绕街区聚合,这里面主要以商业销售为主,包括酒吧、洗浴、工艺坊、创意产业、特色餐饮的聚集等。这在城市旅游结构中作为城市名片,非常有效,对都市旅游产业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是休闲旅游城市升级的重要支撑。
    韩建徽:的确这样,现在都市商业街已经超越城市商业中心,成为城市的形象中心、展示中心、旅游中心、服务中心,乃至于社会活动中心,商业街对于商业的贡献极大,政府本身就高度重视,商业街和休闲旅游之间的结合,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林峰:我们认为,休闲步行街是都市休闲的核心产品,商业地产与休闲旅游产业结合的泛旅游产业模式,对政府和开发商来说,都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可以有效的实现旅游产业要素的聚集,同时对各类游客有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是都市休闲产业发展实现突破的特色抓手。当然具体商业模式、运作模式也很多,我们也作了很多专业的研究,在网站上都有,这里不细说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商业地产之外,还可以通过人气商气拉动的周边土地升值,极大的扩大各方的利益;这也是政府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重要城市运营手段,既可以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又在文化、休闲、旅游、城市形象等方面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获得良好的发展势态和发展环境。作为旅游规划者,我们对此高度重视,也希望更多关注旅游商业休闲街的有识之士与我们共同探讨。
作者:秦川
(责任编辑:永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