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9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峨眉山)发布公告称,将就门票涨价事宜进行听证。据分析,其提价幅度可能为25%,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执行。 记者采访时,有关方面表示,峨眉山门票提价有其合理性,因为无论是与黄山、九寨沟等类似或周边景区的名义价格,还是有效价格相比,目前峨眉山的门票价格都明显偏低。 这是一种耳熟能详的攀比,无数次的门票涨价风潮里,我们都听到过这种“合理”的声音。我在想,如果各家旅游区铁了心搞攀比游戏,今天你和我攀比,说你的价格比我高,我涨价“合理”,赶明儿,你又和我攀比,说我的凭什么比你的价格高,于是你也有了涨价的“合理性”,那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事实上,这几年的风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事件,正体现出这种“门票攀比定律”。这种攀比具有欺骗性,因为从表面上看,一家四A的景区如果门票价格比三A的低,确实给涨价造成口实,因为这符合中国人的办事规律。但问题是,这种攀比毫不顾及国人的承受力,把旅游者当成了增收的工具,而不是有知觉的消费者。 新闻中提到,有数字显示,中国景区平均约80%收入来自门票,因此提价成为主要创收手段。而在海外一些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地区,景区80%收入来自附加服务、相关商品领域,甚至有些景点是免费进入的。有关专家呼吁,中国景区运营要注重发展相关产业链,开发多元化营收渠道,仅提高门票价格不是最佳方法。说的就是这道理,中外景区对游客的不同看待法,体现了明显的优劣性,从文明的定义来看,把游客简单看成门票的买单者显然没有把游客看成是一个成熟的、有需求也有意见的消费者高明。换句话说,疯狂的门票价格攀比是一种病,是一种利欲熏心、本末倒置的病态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