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资讯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视频资讯 政务信息 媒体互联 图片资讯 本网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前沿
度假拥有权 游走在风险边缘
http://www.hnta.cn  2007-7-31 9:47:37  来源:大河报 点击:
【字号: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继《大河报》于5月22日与6月26日先后推出《度假拥有权:谁的“钱景”,谁的“陷阱”?》和《度假拥有权看上去很美?》的报道后,在郑州销售的度假拥有权引起了很多读者关注,一些了解“某旅行社郑州营业部”及该产品情况的读者纷纷向本报报料,帮助记者揭开了这一行业的秘密。
    舶来品水土不服?
    在郑州销售的度假拥有权自从在本报曝光后,就一直笼罩着神秘的色彩。其产品可信度到底有多高?从业者为何如此钟情这份工作?销售为什么这么神秘?毁誉参半的行业口碑是怎么回事?种种疑问萦绕在记者心头。
    记者想揭开这个神秘行业的真相,却苦于找不到真正了解整个行业的人。在本报前两次报道中,向记者报料的读者虽多,但大部分都是普通从业人员,处在该行业的中下层,对行业整体状况知之甚少。即使是“某旅行社郑州营业部”的中层经理,也仅了解公司经营某一方面的情况。
    上周,记者终于寻找到一些行业的高级从业者,他们几乎见证了度假拥有权行业在国内的兴衰历程。
    这些从业者告诉记者,这种产品1997年前后进入中国,他们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该行业的人,加上长期在高层工作,对度假拥有权产品的来龙去脉、兴衰起伏乃至国内市场现状都了如指掌。
    这种产品是纯粹的舶来品,国外确实有这种产品,于1976年起源于英美。传入国内后有人叫度假拥有权,也有人把它叫做分时度假,无论名称怎样,其实都是一回事。
    拥有“高技术”含量?
    据一位资深从业者介绍,分时度假在国内市场上的名声不太好。其实这种情况不是我国独有,在东南亚及欧美国家,都有分时度假的消费投诉和纠纷。
    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在产品本身,产品是没有问题的。所有的纠纷,根源在于经销商的出发点。
    这种产品由三部分组成:酒店开发商,销售代理商和交换组织,缺一不可。目前,国内有这种产品的酒店仅四五家,国际上多些,其中不乏大酒店集团。理论上,如果酒店开发商直接向消费者发售这种产品,是比较安全的。但酒店开发商没有专门的销售团队。销售这种产品的团队不仅要求固定,而且专业要求非常高。所以一般开发商不亲自销售,在国外也是这样。
    交换组织,就是负责提供酒店交换服务的利益体,他们也不销售分时度假产品,因为他们的利润点不在销售上。
    每个有这种产品的酒店,都需要一个专门的销售代理公司做经销商,进行推广。但做这种产品的销售代理,对营销的专业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固定团队,还非常强调技术含量。
    因为分时度假属于奢侈产品,又不具有实物形态,消费者购买后使用周期长、使用频率低,要想达成销售,必须同时具备消费者有资金、有需求、有迫切感三个条件。
    如果通过广告宣传、公众营销,即使吸引来有资金的客户,通过广告激发了客户的需求兴奋点,但缺少迫切感,成交也肯定是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只有客户有了迫切感,才能促成成交。经销商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创造出达成销售的条件,并帮助客户做出“临门一脚”的消费决定,最终实现销售。
    销售模式很成功?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刚接触分时度假的消费者,都会觉得销售过程神秘莫测。
    很多从业者说,分时度假产品一直都是这样卖的:先是电话行销,将客户预约到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两三个小时的推销。至于为什么这样做,大部分人说不清楚,只知道是从国外传过来的。
    大部分消费者都是从接到陌生人电话邀请,参加一个旅游产品调查活动,进而开始接触分时度假的,这本身就让人觉得神秘。其实不是这样。因为分时度假产品的消费群体非常特殊,既不是普通大众,也不是位于消费金字塔顶尖的富豪人群,而是有一定知识和经济能力的高端人士。它的销售过程讲究的是大数法则,即一个城市人口中大概有1%的人是潜在客户。如果靠打广告这样的被动行销,很难把这些潜在客户约出来。而电话行销行之有效,所以电话行销在分时度假销售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电话行销小姐一般嗓音甜美,富有沟通技巧。她们的任务,首先是甄别出潜在客户,通过电话咨询,问出客户收入、旅游偏好等信息。如果对口,就约到卖场,一般是宾馆会议室等封闭场所,这样看起来有势力,可信度高。
    电话号码并不是通过什么渠道买来的,而是一个个号段打过去。所以分时度假的行销费用很高,行销工作量也比较大。
    封闭的推销环境,就是为了制造迫切感。这位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这个办法通过国外几十年的实践摸索得出的,国内很多人也试过其他行销方式,但效果都不如这个理想,所以就原样照搬过来了。
    至于“看了合同必须得买”的说法,其实是判断客户是否有真实需求的“技巧”。真是交了钱,看了合同不想买了,也可以退,当然会麻烦点。
    高端产品吸引人?
    这位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其实这个行业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产品对消费者有诱惑力,至于买不买,则由其他因素决定。
    同时,其对从业者的吸引力也很强。是因为这是个高佣金、高回报率的工作。而且这个工作能很快培养出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是很多从业者乐此不疲的原因。与人沟通能力强了,再做其他的事也容易成功。
    这个产品对经销商来说也很有吸引力,那就是能产生非常高的现金流。这位资深从业者举例说,先是报价高,产品最早在上海登陆时,价格相当高,全以美金报价,一份单子报到一万多美金,折合人民币十几万元。近年来开始在内地城市行销,价格才逐渐走低。
    即使这样,利润也很可观。因为经销商需要交给酒店的底价仅占两成。底价交给酒店后,剩余全是经销商的。
    当然,经销商的推广费用也很高,场地、设备是租赁的,员工佣金也很高。正常情况下,各种费用占销售额的70%,经销商可拿到20%~30%的利润。
    撇开利润不说,正常情况下,通过前期电话行销,一般一场推介还是能成交10%的。每天一场推介,就产生了很高的现金流。
    市场在哪儿“发病”?
    分时度假目前在市场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症结在哪儿?据介绍,根源在经销商那儿。
    因为这种产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消费者使用周期长、频率低。国内消费者购买后,一年中能够用得到的机会,也就几个黄金周,经销商稍微拖一拖,消费者的需求就转到一年以后了,而资金早就收到经销商手中。
    这时候就要看经销商是善意倾向还是恶意倾向。如果是善意的,确实真心实意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好的休闲度假产品的话,那他就会认真与酒店开发商结算,帮助客户订立正式合同、注册酒店会员资格、注册交换组织会员资格等。如果这样做,即使以后经销商不在了,客户的权益也有保证。
    但要做到这些,不仅要求经销商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可靠的背景,还要有坚定的信念。据推算,目前国内市场上善意的经销商不到20%。
    截留客户资金,不向酒店打款,不打算真正订立合同,不帮客户注册酒店和交换组织会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拿了钱就走……这些都是恶意的经销商,约占60%。
    这位资深从业者介绍,这种善意型、恶意型经销商之分,从该行业在国外起源时就存在。善意型或恶意型的经销观念,也随着产品流入国内。国外最早经销分时度假的组织,本身就是善意型的,也是最先进入我国的。他本人就是在这家组织里接受了度假拥有权的营销培训。但其他经销组织进入国内的也很多,是否善意不好评说。
    还有20%的经销商是中立的。即便是中立者也要看其经营情况,经营得好,公司能运转、能获取合理利润,就可能偏向善意;经营状况不好,则再想做好人的老板,看着眼前滚滚现金流,想到客户一年半载还用不到产品,恐怕也难逃诱惑,彻底撕碎为消费者服务的幌子,走上欺骗的道路。
    遗憾的是,经销商的行为目前无从制约。
    被边缘化的行业?
    记者调查发现,善意型与恶意型经销商并存的局面,使得消费者在辨别这种产品时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善意型经销商被恶意型经销商的恶行所累,行业口碑不断恶化,经营难以持续;而恶意型经销商则利用善意型经销商的善行为自己的产品辩白,招徕客户,实现攫取钱财的目的。其结果,整个行业被拖入恶性循环。
    如今,该行业已经到了边缘阶段,如果一个经销商在一个城市待上一年,就能够被称为善意经销商,可见行业受害之深。
    当然也有有识之士曾想通过立法规范行业。1999年,一位博士积极推动这方面的立法,但后来随着他的出国留学而不了了之。一些业内人士前几年曾联合制定了自律公约,希望改变行业现状,结果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现在,整个行业都看到了所面临的困境。
    郑州经销商被查?
    本报报道的“某旅行社郑州营业部”经销度假拥有权后,该公司许多内幕消息纷至沓来。有商户反映该“营业部”租赁投影仪,租金不结算;6月中旬,该“营业部”六七名员工因工资迟迟没有结算,投诉到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
    记者在调查中被告知,如果经销商没有雄厚资金,很难支撑。而且,这个行业的关键因素是人,一旦人心涣散,公司必然难经营下去。
    而该“营业部”负责人得知媒体介入后曾找到记者,他向记者坦言,“营业部”经营确实遇到了很大困难,出现了员工工资无法兑现等问题。他告诉记者,经营困难缘于产品在国内很难让消费者接受,现在经营已经停掉,经营方向准备进行调整。至于前次报道中提到产品销售中出现的合同纠纷,他表示正在与客户协商。
    但他的员工表示,已经对他产生不信任,对解决纠纷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
    产品究竟适合谁?
    据介绍,分时度假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分时度假还是不错的产品。当然,国内普通消费者不一定适用,因为过于奢侈。即使买了产品,也只是酒店居住权,旅费、餐费还要自己掏,即使想出国,也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去,因为涉及签证问题。
    真正适用人群是经常出国的商务高端人士。消费者如果购买了这种产品,需注意的是只要酒店权益卡确实注册过了,最起码酒店会认账,在该酒店的权益有保证。如果注册了交换组织资格,就更好。
    但很多经销商收款后不给酒店结算,会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害。要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消费者一旦交款,就要经常催促销售代表、销售经理,最好与酒店也联系上,让酒店及时敦促,减少经销商作弊的机会。
作者:程泽运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 相关资讯  
旅游咨询师给旅游带来什么...2007-7-31
度假拥有权 游走在风险边缘...2007-7-31
我国将进一步深化“旅保合作”...2007-7-26
换房旅游,省钱能否省心?...2007-7-24
王钧:让体育旅游异彩绽放...2007-7-17
 □ 新闻搜索
关键字:
类  别:
  
 □ 图片新闻
徐光春书记考察伏牛山生态旅游
徐光春书记考察伏牛山生态旅游
河南旅游触摸查询机“双喜临门”
河南旅游触摸查询机“双喜临门”
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座谈会召开
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座谈会召开
[ 合 作 媒 体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国旅游网 | 大河网 | 商都网 | 新华网河南频道 | 人民网河南视窗 | 河南新闻网 | 中原网 | 河南电视台 | 今报网 | 河南广播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虚位以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意见建议
河南省旅游局主办
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承办并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 Copyright 2007-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证号:B2-20040057 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1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