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屯许下田 许都周围仓满囤盈 修运粮河 樯橹相接粮道不绝
屯许下田 许都周围仓满囤盈 修运粮河 樯橹相接粮道不绝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3 1:34:0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许昌周围现在还留有遗迹的运粮河,有一条北起清潩河,南经樊沟、辗上村,最后注入颍河。如今这条运粮河已成为许昌市区西部的一条市内河流了。还有一条著名的枣祇运粮河,是当年枣祇在自己的屯田区内开挖的一条人工河流,它西起许昌县蒋官池乡的辛集村,东经临颖县王岗乡的潩水而达颖河,最后注入淮河。另外还有邓艾在自己的屯田地区开挖的艾城河,也是注入颍河。再有一条灌沟,是一条连接白河和玛瑙河的人工河渠。
    襄城县境内的运粮河也叫玛瑙河,它最早应该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流,发源于襄城北部汾陈乡和禹州范波乡的交界处,在襄城县境内流经汾陈乡、回族镇、颍阳镇、双庙乡、范湖乡,在姜庄乡和文化河汇流,流入临颍县后汇入吴公渠,最后汇入颍河。
    运粮河在襄城县境内全长40公里,大部分为汇集岗丘流水,所以它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夏秋两季,河水滔滔不绝,到了冬春的枯水季节,则裸露出深褐色的河床。
    典农中即将任峻在襄城县东北部和许昌县南部的交接处,屯田种粮。这里本是沃野千里,一马平川,土地也是闲置了多年的无主地。经垦荒耕种,年年都有好收成。田野里码垛着一堆堆的禾杆,这许多都是饲喂战马的上等草料,时不时还有裸露在原野中被用禾杆或苇席包裹着的园体尖顶的粮屯,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任峻带人勘察自己屯田辖区内的地形,发现只有玛瑙河这一条较大的河流,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蜿蜒流过,耕民们用这河水灌溉着两岸的农田。但要用于运粮,却是河水浅淤泥多。
    为了能够在玛瑙河中通运粮船,任峻组织屯田区内的耕农,在深秋初冬的枯水季节,在玛瑙河中清挖淤泥,加深加宽河床。耕农们肩扛手抬,热火朝天,数月内,疏浚工程按期完工。宽阔通畅的河道内,帆樯林立,橹声咿呀,玛瑙河也就有了运粮河的别称。
    运粮河畔的土质有些特别,浅表层为常年耕种的熟土,呈黄色,深层为生土层,颜色是黑色。玛瑙河被清淤疏浚后,河床两岸颜色为黄色,河床底部的颜色为黑色。于是,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之为“铜帮铁底运粮河”。“铜帮铁底”,既是河床颜色的形象称呼,似乎也暗含了运粮河铜铸铁打,万年不废的含意。
    许昌属于淮河流域,许多开挖的运粮河的走向,都是西北——东南走向,最后的归宿,都是先汇入颍河,再流入淮河。这为曹操在东南和孙权对峙激战的战场上的士兵,运输粮饷,提供了稳定安全的运输通道。但在许都周围,各运粮河之间却没有进行相互连接,造成许多不便。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各运粮陆续竣工后,曹操又组织人员,在玛瑙河的下游,临颍县境内县城以西二十华里的地方,南北开挖了一条人工河流——灌沟。清朝初年的沿革地理学家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七“临颍县”条下记载:“灌沟在县西二十里,北接颍水,南接泥河。南北二口,俱有陡门,亦曹魏时引水灌田处”。文中所说的泥河,也就是当年的玛瑙河,或者说是“铜帮铁底运粮河”了。
    灌沟的开挖,不仅仅是农耕灌溉的需要,也是在玛瑙河自然汇入颍河前,在其上游打通的一条向北连接颍河的便捷运输水道。任峻屯田区和其它屯田区的粮食和其它物资,除了可以顺水东下,抵达淮河,再辗转运往东南方前线战场,也可以在许都周围,直接运达颍河,再经过枣祇河、艾城河、清潩河等众多运粮河,逆水而上,运抵许都或许都周围其它地区,形成了纵横交织、相互贯通的水运体系。这样在这众多的运粮河中,玛瑙河的位置也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了。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