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戏艺轶事趣传
1、“白骡子”抖帽翅,功在情里。
“帽翅功”是戏曲舞台上戏功一绝,多用于须生悲壮思考之际,巧夺观众共鸣。早在清隆乾四十年(1776年)前后,嵩县豫西调靠山簧的开山鼻祖“白骡子”牛廷魁,就善用“帽翅功”。他不但演红生甚佳,演须生也相当出众。一次,他饰《鲁明困雪山》里的韩孝忠。戏中鲁明被诬陷为叛国之罪,其妻连坐受审,韩孝忠是鲁明的岳父,鲁妻乃韩之生女。当皇上命韩“你审,你问”之时,韩孝忠吓得跌坐于椅上,帽翅以明快的节奏,连连颤抖,观众叫绝,掌声雷鸣。尔后人问其故,“白骡子”曰:父女连心,皇上偏命父审,心惊肉跳,帽翅怎能不抖?这叫“功在情里”。原来戏曲舞台的“帽翅功”绝招,渊于嵩县已有二百三十余年之久矣!
2、强身健体源于戏,延年益寿戏之功。
圣人云:“人过七十古来稀”。然而,“靠调”第三代大师贾书林,年近九旬仍身体强健,尚能登台演戏。如:1933年县城火神庙大会,九旬老人登台亮相,观众蜂拥而至,挤塌庙围墙数丈!四台赛戏服其威名,甘拜下风,至今传为佳话。曾有人询贾公,问其健康之妙?贾公答曰:“强身健体源于戏,延年益寿戏之劝,不图名不想利,一生一世爱好戏”。戏文中说:汉光武刘秀当皇帝,“乐此不倦”。我说是:“戏有益”。三代大师贾公之德,笔者赞曰:“以戏为乐,乐在其中,有益健康;以戏为争,图名图利,何乐之有!”
3、不怕百样会,只要一势独,错打田玉川,叹服段宝兴。
四十年代前后,西关同庆会戏班,是嵩县盛名的靠山簧戏班,西关绅士、同庆会戏主王梅卿,虽曾任日伪维持会长,被国民党以汉奸罪处以极刑,但他却对戏曲有所贡献。当时西关同庆会,戏界名流云集。头牌名角当数:“活关公”段宝兴和“活张飞”田玉川。玉川以戏路宽闻名,须生、红生、文生、武生均可应工,尤擅二花脸,赶场好骑白马;保兴以饰“活关公”出众,一鸣惊人,赶场好骑红马。一次,戏班被宝丰古刹大会请去赛戏。头天起会,演《出五关》就赢了满堂彩,本地戏班输落搁台。饰“关羽”的保兴吃了头份帐,饰“张飞”的玉川吃了二份帐。玉川心中不服,暗想,明天正会,我今晚溜走,看你“活关公”咋“活”。夜半悄悄骑马离去,谁知匆忙间错骑了宝兴的红马。刚走不远,后面追来一伙人,举鞭将他抽下马来,一阵乱打。玉川抱头责问:“我与你等昔日无仇,今日无冤,为何这般打我”!来众曰:“谁说今日无冤?你小子太狠心,把看戏人都搓到你的台下,存心砸我等的饭碗,白天你唱《出五关》;今晚叫你《困麦城》。”俺叫你段宝兴“活关公”变成“死关公!”玉川醒悟,知是保兴赢戏得罪了人,急忙叫道:“别打了,别打了!我不是段宝兴,我是田玉川”!众人点火照看,果然不是段宝兴,这才一轰而散。田玉川错挨了顿打,抚马叹道:“人家专打段宝兴,不打我,看来我不如保兴矣!”真是:“不怕百样会,只要一势独”。后来,田玉川主工二花脸,人称“活张飞”,与段宝兴一起被誉为西关同庆会戏班的两根台柱子。
4、“曹大社”与“低八度唱腔”名扬陕西之由来。
豫西调靠山簧在陕西一带相当吃香。六十年代初,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非常时期,生活非常困难。但那时人们思想好,干工作从不怕吃苦。曹天社率嵩县豫剧团到陕西演戏,大有名气。草体戏报一出,观众争相购票观看。因戏报字体太草,把曹公的“天”字,写得与“大”字相似。当地有个“内行戏迷”,把饰杨老将的头牌名角曹天社念为“曹大社”。其奔走相告邀来一帮戏迷曰:河南嵩县的“曹大社”真是把杨老将演绝了!这样的好戏看了是福气,不看后悔一辈子。众多戏友闻听云集一起,结伙看戏,台上演《杨八姐游春》,台下看得入迷。当时生活低标准,演员每人每月36斤口粮,领导干部是28.5斤口粮,曹天社人高身大,经常挨饿上场。他平素善用高亢的大本腔,戏演到高潮之际,一时顿觉腹中饥饿,神力难支。他毕竟是久经风雨的名家,急中生智,迅然采用他从不运用的“低八度”托腔。本想戏要演“砸”!没想到台下掌声响起,那个“内行戏迷”情不自禁,带头鼓掌。并对周围的戏迷们曰:“曹大社”真是了不起,下午饰杨老将,钢腔似天神;今晚演宋王,低腔似流水,好!真好!从此“曹大社”名扬陕西。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