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簧的形成与近七代传承谱
豫西调靠山簧形成于十八世纪清乾隆后期至嘉庆初年。其始创由来及近七代传承谱和主要名家业绩轶事为:
1、第一代开山宗师是江湖艺人牛廷魁(艺名白骡子)和古路壕卷戏老艺人吴桃娃,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前后,改“卷戏”为“靠山簧”。牛廷魁出生于清乾隆中期,自幼习文好戏,聪明过人,12岁登台成名。因在家打抱不平,失手伤人,出走江湖,祖籍不详。他广结戏界名流,精通各门各派戏路,善演关公,对卷戏情有独钟。他与卷戏老艺人吴桃娃结为好友,落脚嵩县古路壕。牛廷魁、吴桃娃在卷戏基础上,汲取百家之长,经多年演练,开创新剧种,定名“靠山簧”。牛廷魁任教师,吴桃娃为班主,收徒授艺,主教关公红生戏。本地绅士、乾隆朝举人于百谦,卖掉两顷地,投资创办第一个靠山簧戏班。牛廷魁收吴桃娃之子吴忠为徒,倾平生所学,传授吴忠成名(据吴门五代孙吴庚申忆述,其曾祖父吴忠为学关公戏身架,额门上被老师牛廷魁捣出老茧)。吴忠艺成掌班,牛廷魁定居嵩县大章。
2、第二代传承人是号称“压塌洛阳、对倒南阳”的著名红生吴忠(1813—1859)。吴忠掌门领班,收书香门第的贾书林和人称“听五里”的郭圪垱(名旦)等为徒。吴忠演关公出神入化。他率班在鸣皋鹤鸣观赛戏。对败洛阳府名班,后被接到洛阳府演戏传艺,声振豫西。在伊川中溪赛戏,对倒南阳名班,名扬豫南。南阳戏班主,将吴忠戏班骗到南阳,困而不放。吴班戏主于白谦,一怒之下花了三百两银子,打官司三个月,将吴忠戏班要回。吴忠一气病逝,年仅46岁。至今嵩县仍留传着“伞子唱(贾书林)、圪垱浪(郭圪垱),搁不住吴忠撇一相”的佳传。
3、第三代传承人是“铁嗓子”贾书林(1843—1933),艺名伞子,誉称“豫西第一红生”。还有人称“听五里”的名旦郭圪垱和善演周仓的“凹斗”等。贾书林、天资聪颖,就读私塾,知书达理,身材魁伟,声若宏钟,不顾其父反对,钟情于戏。初演须生,得吴忠传红生真谛,饰演关公,青出于蓝胜于蓝。他活跃在戏剧舞台七十多年,九旬而终。《嵩县志》、《嵩县戏曲志》、《嵩县古今名人录》等书,均有记载。贾书林的嫡传弟子是段遂兴及其弟段保兴、其兄段喜娥等。还有高徒田湖韩佳旦、闫庄程继舟、南庄杨真娃、库区关老虎等。外地艺人“活张飞”田玉川、“大净”何太刚等也曾慕名从师。贾公收徒传艺,高徒遍及豫西,堪称豫西戏曲史上一代名家,在戏界久享盛誉。民国22年(1933)正月,嵩城南关古刹大会,四个戏班赛戏。贾之高徒“活关公”段保兴、名旦段喜娥率班对戏,没占上风,只好向贾公求援。贾公年已九旬,慷然应诺,饰扮关公,抖神登台。他乜目出场,左理髯,右拦刀,一个亮相,台下掌声雷动,观众蜂拥而至,把戏场庙墙挤塌数丈。然其年老不支,长叹一声“老矣!”其它戏班闻其名,自认服输。一代名家之盛名,可见一斑。是年冬,贾公病逝,众弟子致哀送葬。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