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动态 > >中国的“金字塔”群 葬在北邙覆斗形古墓冢 
中国的“金字塔”群 葬在北邙覆斗形古墓冢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9/7/23 11:10:00 来源:大河网 点击次数:

保护古墓 未有尽期

  20世纪上半叶,洛阳衰颓到了极点,人口不足10万,百业凋敝,民不聊生。

  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洛阳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轴承厂、矿山机器厂等现代化工厂先后在洛阳兴建。千古名城又有了兴旺之象,但开发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随之出现。这些后来支撑起现代化洛阳城的大型企业,首先面临选址的问题,因为洛阳地下几乎处处有古墓。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最初选址于汉魏故城一带,但在国家文物局干预下,后来放弃了。其后为了避开隋唐故城等遗址,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又先后数易其址,最终建在了文物古迹相对较少的涧西。应该说,建国之初,洛阳的城市布局是谨慎而合理的。

  但后来在洛阳的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有争议的情形,比如洛阳玻璃厂进入隋唐故城的宫城区,至今仍被有的学者认为是洛阳城建史上最大的失策。

  对抗和争执在洛阳文物工作者与某些漠然的施工者中始终存在。黄明兰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洛阳学习大庆经验,用爆破法铸桩建房。这办法进度快,但只适合北大荒的大庆,却绝对不适合古都洛阳。当时学大庆很时髦,没人敢反对,但深知洛阳地下到处是宝的黄明兰不得不站出来。“我们努力了三年,市里才下文禁止在洛阳用爆破法施工!”

  那时没有文物法,黄明兰等人只能到处跟人家说好话。“听说哪儿要建房、要爆破,就连忙赶过去。有的地方已经钻好了洞,放好了炸药,我们只有求人家停下来!”有一次,在洛阳西工的一个工地上,黄明兰说服人家取出了放好的炸药。结果在这里出土狩猎纹铜壶两个,属国家一级文物;编钟一套,铅俑两个,也是国家一、二级文物。黄明兰把施工者叫过来,让他看:“如果你爆破了,这些都没有了!价值连城啊!”

  50多年来,配合城区建设,文物工作者在洛阳发掘了100余处文化遗址、五大古都遗址和上万座古代墓穴,出土了三四十万件珍贵文物。(图4)“有的时候,每天都要往库房拉几车。”黄明兰说,他经手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玉器不计其数。有一次郊区西冯庄一老太太家打窑洞,挖出来银瓦一个,重三四公斤,金砖11个,每个半公斤多。“我一个人跑去,把金砖银瓦装到小书包里交到了银行。”

  “那时候老百姓真忠厚,一宣传政策,不要钱就给我们了,现在可不中了!”黄明兰很感慨。这些年,洛阳盗掘古墓之风又有抬头之势,考古工作者对此忧虑不已。

  在邙山上采访的时候,有人告诉记者,秋庄稼旺盛的时候,很多人拿着洛阳铲在地里找墓。这些人白天找了墓,晚上就来盗掘。

  苏健是位退休的文物工作者,如今他是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文物鉴定委员会成员,工作是给追回的被盗文物做鉴定。苏健说,没想到这工作很忙,每月都要去几次。“有时候东西有几汽车之多,我们要一件件鉴定、登记,去一回忙活几天!”

  苏健说,虽然有邙山古墓“十墓九空”的说法,但有的地方还有成片的墓没被盗过,就是被盗过的也可能没被盗净。所以对古墓的保护在洛阳仍是一件任务重、意义大、困难多的工作,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 责任编辑:张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