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动态 > >中国的“金字塔”群 葬在北邙覆斗形古墓冢 
中国的“金字塔”群 葬在北邙覆斗形古墓冢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9/7/23 11:10:00 来源:大河网 点击次数:

 
 古墓记录 古都辉煌

  从郑州走高速路到洛阳,一过巩义,两边都是壁立如城墙的土山。这些土山“一道沟来一道梁”,一层层地似乎要把洛阳护卫起来。如今我们坐在飞驰的汽车上,沿着穿山而筑的高速路,只用一个多小时就可以从郑州到达洛阳。但时光倒退到古代,这些纵横交错、重重叠叠的天然“长城”,却是兵马难以逾越的险隘。虎牢关(今荥阳境内)“锁住”了一条路,是由东向西通往洛阳的唯一古道。

  天造地设的洛阳屏障,不只是这被称为邙山的绵延土山。这片古老的土地北有大河护卫,南有伊阙之险,西有崤山之固。用古人的话说就是:“被昆仑之洪流,据伊洛之双川,挟成皋之险阻,扶二崤之崇山。”“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

  再宏观一些看,地处河南的洛阳在整个中国位置适中,所以被古人称为“天下之中”,在古代是天然的战略要冲。直接称洛阳为“天下之中”的是周公,他在陈述选择洛阳地区兴建成周时说:“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这方宝地的价值,其实在周公之前就被人认识到了,近年来洛阳地区先后发掘出的夏、商都城遗址,就是明证。《史记·封禅书》云:“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而洛阳以东土地平坦,没有险阻可依,所以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有天然屏障保护的洛阳,自然成为极为重要的区域,成为交通、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成为天造地设的都城。

  在今天的河洛地区,从偃师到洛阳市区几十公里的地面上,夏都斟祁、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东都城等五大都城遗址自东向西一字排开。“五都贯洛”的宏伟气魄和都城遗址内外的无数珍宝,不仅在我国七大古都中绝无仅有,而且在世界都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它为研究我国古代都城发展演变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洛阳在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最兴盛时期城市人口超过百万。生活于洛阳的历代科学泰斗、鸿生巨儒、翰墨精英,灿若繁星。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与洛阳息息相关。八卦在此发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孔子问礼至此,三班?穴班彪、班固、班昭?雪在此修成《汉书》,司马光在此编成《资治通鉴》,张衡在此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等;虞初的《周说》,陈寿的《三国志》,许慎的《说文解字》,欧阳修的《新唐书》等鸿篇巨制,也无一不得助于洛阳这块沃土;东汉时“洛阳太学”学生逾3万人,为当时世界之最; 晋人左思的《三都赋》名噪一时,曾使“洛阳纸贵”;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仨,程颢、程颐兄弟俩,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等,无不在此留下享誉九州的名篇;大诗人杜甫 、白居易、李贺、刘禹锡等,或生于此、长于此,或游历于此、终老于此,在此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这些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人物,在邙山脚下的这个舞台上先后登场,他们活着时,是洛阳城光荣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死去后,大多归葬邙山,用高大的墓冢记录古都洛阳的辉煌。

(作者: 责任编辑:张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