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动态 > >追寻杜甫的身影 探寻他的踪迹
追寻杜甫的身影 探寻他的踪迹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9/7/23 10:55:18 来源:大河网 点击次数:
  出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的诗圣杜甫有着高贵的贵族血统,但一生颠沛流漓,穷困潦倒,晚年居然到了不乞米就无以活命的地步。诚如自述诗云:"惜我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就这样一个吃不饱的诗人,一生忧国忧民,到死还在为唐王朝的江山社稷担忧。杜甫晚年的凄凉是仰慕杜甫的后人心中最大的伤痛。巩义市康店乡的康店村,现安葬着诗人死后归家的遗骨和诗魂……

黄土窑洞出诗圣

  当记者独自上路,前往目的地之时,脑子里还是空白。对于即将开始的现学现卖,我心里发憷。我知道,我们彼此脚下这片黄土地,就是中国大历史叙述的起点,有甲骨文和殷墟遗址佐证。要讲述这片黄土地的故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扒拉故纸堆,但我知道"掉书袋"的文章有多么难读。为了讨好各位读者,我找到了自以为更好的一种叙述方式:那就是问史,向当地老人打听他们脚下土地上的故事,哪怕只言片语。

  2003年8月7日,我由郑州上开洛高速,西去60公里就到了巩义市站街镇。站街镇是巩县老城,在那里我遇到了72岁的副研究员傅永魁。1961年春,傅永魁作为河南文物工作队的一员,参加了第二次核实杜甫出生地的工作。

  公元1962年4月,中国向世界公布:文物工作者确定了伟大诗人杜甫的诞生地——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南瑶湾村笔架山下的一个砖窑。

   那砖窑看起来极其普通,在伊洛河浅山黄土丘陵地带,这种掘洞而居的民宅,相当常见。

  42年之后,傅永魁描述了自己第一次见到那砖窑时的情景,他只说了四个字:"山裂,砖裂。"

   傅永魁老人清晰地记得在这空砖窑里已居住十几代的李长有的话:"俺住的窑是圣人窑。"附近其他村民也如是说。

  南瑶湾村笔架山下不止一处砖窑,当时何以断定李长有居住的砖窑是杜甫的诞生地呢?傅永魁老先生说,确定杜甫诞生地的主要依据是砖。南瑶湾村笔架山下的窑洞中,唯独李家的窑洞用窑砖,并且这些砖都是古砖,最晚的砖也是五代时期的。

  选择南瑶湾村为实地核实区域,线索来自《杜甫年谱》:"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东二里之瑶湾。"

   实地确定杜甫故里的工作始于1959年,前后进行了四次。据傅永魁介绍,这项工作是受文化部的委托,由河南文物工作队实施的,当时之所以要进行这项考证,是因为世界和平理事会要在1962年举行纪念诗人杜甫诞辰1250周年大会。

  1963年春,李长有举家搬出窑洞,这千年的民宅成为国有,并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当年冬,河南省文化局拨款5000元,对这座四合院格局的窑院进行了修缮。当时,这座窑院包括杜甫诞生窑(唐代砖砌)、南厢房(清代建筑)、北厢房(仅留遗址)和临街房三间。

  傅永魁说,现在我们看到的杜甫诞生窑,其实都是当年修整后的样子。如今的窑洞里只保存少数的古砖以资佐证,其他的都是1962年的砖。窑门外的一面砖墙也是后来加垒的。未修缮之前,这里光剩一个砖券门了。

  后来,巩县人设立杜甫故里纪念馆时,觉得应该请个名人为"杜甫诞生窑"题字。1964年1月4日,傅永魁贸然给时任文化部部长的沈雁冰(茅盾)寄函求字。1月13日,茅盾复信如下:

  杜甫纪念馆题词,乃一大事,我未便贸然担承。以书法论,以人望论,以地位论,自以为请郭老题词最为合适。请考虑。

  得到茅盾复信后,县文化馆立即派杜甫纪念馆的牛星郎于1月15日赶往京城。

  拿着茅盾的信当"见面礼",牛星郎在中科院传达室说明来意后便回到住宿处等候回话。隔了两日,郭沫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回话说:"郭老在百忙中欣然礼允墨宝,后天上午到传达室联系吧。"自始至终,牛星郎并没有直接见到郭沫若, 整个"求字"过程都是由郭沫若办公室的一个王姓秘书在中间"牵线搭桥"。

  拿到郭沫若的"杜甫故里纪念馆"、"杜甫诞生窑"的题字后,巩县人很快将其放大、刻制,一幅镶嵌到窑门上端,一幅挂于四合院的门脸。

(作者: 责任编辑:张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