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国师”创建千年古寺
http://www.hnta.cn 2011-1-10 来源:大河报 点击:

        这是座始建于唐的一代名寺,有“万顷香严”的高华气象

  它有着隐士般的收敛之美,唐宣宗曾在这里“龙潜六年”,韬光养晦
  引子

  要去淅川香严寺,先过丹江。

  2010年11月11日,记者前去,连车带人上了渡船,28公里水路横渡,如同戏曲中悠扬的前奏,进寺前先定了腔调。

  佛典常把精神修持与渡海过河等意象联系,渡丹江进香严寺,渡船如漂浮蒲团,从此岸渡往彼岸,从尘世前往佛境,半小时水路,构成物质精神的合适距离,使得你不因离它太远绝望,也不因离它太近轻狂。

  过了丹江,进入秦岭余脉白崖山中,穿越300余亩茂盛竹林,香严寺到了。

  一座寺1300余年历史,需要一本书的体量来表述。千年历史,记者重点截取它的始建朝代唐。80代主持与无数过客,记者重点选取唐高僧慧忠、唐明君宣宗,抒写他们与香严寺有关的日子。

  如斯删繁就简,因为慧忠创寺并在此修行四十年,他从香严寺出发,成为唐代两朝“国师”,于佛教居功至伟。唐宣宗急难之时,曾在香严寺出家数年。他从香严寺出发,拨武宗灭佛之乱,成为佛教的“大救星”。

  一座唐代名寺,兼具着宗教、政治、经济功能,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寺院小世界,世界大菩提”。高僧慧忠,香严寺有他四十年修行时光。明君宣宗,香严寺有他六年“无处安放的青春”。

  从一寺一僧一帝身上,我们看到了唐代社会之斑驳陆离,唐代文化之绚烂飞扬。

  “隐士”高华如冰雪

  香严寺山深寺高,沿竹林间一条小路,我慢慢往上走,路上一直看不到寺院,直走到山门跟前,方闪出一大片建筑。这座寺,得一“藏”字,低调内敛得可以。

  山门前不大的平台上,有两棵古银杏,1000多年的老树,4人才合抱。风拂动树叶之声,如细微梵音。

  这寺,和河南别的寺院味道不一样。它是唐代大寺,史上曾有“万顷香严”之说,意为其长生田数量之多。它有繁复与妖娆,有石牌坊、藏经楼,有木雕石雕砖雕以及中原最大的明代彩色壁画,但仍是一派隐士的高华气象,如冰如雪。这或许是丹江的前奏?或许是数百亩竹林将空气都染绿了?

  正是此种高华气象,才使其成为唐代两朝国师慧忠的道场。正是隐士般的收敛之美,才使得它成为唐宣宗“六年龙潜”之地。

  香严寺,始创于唐开元年间,原有上下两禅院,一在白崖山中,一在山麓丹水旁,两寺相距15公里。下寺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仅存上寺。上寺占地1万余平方米,140余间殿宇房舍,多为明清建筑。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五进院落,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

  1000余年间,古寺历经兴衰起伏,数度中兴,高僧辈出。创寺名僧慧忠为两朝国师,继他之后,著名禅师还有耽源、智闲、可空、仁山、太虚、如意、慈秀等。明清时,临济正宗共有六世九位高僧大德在此任住持,使得其声名再度远扬。

作者:盛夏 文图
(责任编辑:明珠)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