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造就了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情人节。与以往“洋节”热闹、传统节日冷清不同,今年以“七夕”为主题的旅游市场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开始挖掘传统节日背后的巨大商机。
那么,旅游热能否带火传统民俗节日呢?
其实,无论是旅行社还是景区,之所以热衷于大打传统文化招牌,看中的都是其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市场。
一旅行社负责人说,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一部分,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挑剔也变得理所当然了。因此,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并设计新产品,成为很多旅游机构和景区的共同选择。
据观察,虽然一些商家和学者对于传统节日热衷不已,但社会上对传统节日的兴奋程度似乎并没有多大提高。记者日前在周围朋友中随机做了一次调查,发现80%的人不知道“七夕”又叫“乞巧节”,还有一些人甚至不知哪天是“七夕”。
民俗专家认为,“七夕”与许多传统民俗节日一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目前旅行社只是在炒作一个干巴巴的外壳而已,这样做的结果只是“形似而神不似”。他举例说,古代人过“七夕”要在瓜果棚架下聆听牛郎织女窃窃私语,女子通常做针线活来乞求婚姻美满。但现在,别说是城里,连农村也很难见到瓜果棚架,至于让现代女性缝衣、做鞋更不可能。这些美好的精神内核都已经流失和被遗忘了。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现代商业注重利用节假日推出促销活动,但是“七夕”的商业概念尚未炒作起来,难以形成整体氛围。专家认为,商家必须改变观念,将传统节日赋予新的内容,以挖掘新的商机,反过来再促进传统节日的传承。
正如一些民俗学者所说,传统节庆文化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递,就必须“保护和经营”并举,既要重视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弘扬,又要重视其市场培育和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