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北宋开封:词史的地域高峰
北宋开封:词史的地域高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3/23 10:26:4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出身于士大夫世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其父李格非为著名官员和文学家,长期在开封任职。7岁的她于元祐五年(1090年)随父母迁居开封。绍圣元年(1094年)李格非出任京通判广信军,次年又召回担任校书郎,崇宁五年(1196年)被贬出京。这期间直到成婚,李清照都是随父母迁居开封,是在开封长大的。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在开封与赵明诚成亲,大观元年(1107年)24岁时因政局变化离京。在京城的17年里,由幼女到少女,由少女变少妇,她的成长、生活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感情日益充沛,因而创作了不少闺阁伤春等优秀作品。可考者如《点绛唇·蹴罢秋千》《鹧鸪天·桂》《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等12首。另外,由于开封的繁华生活给她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在离京后仍梦绕魂牵,常常梦回开封:“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当时,认取长安道。”如其晚年在杭州过元宵节时,所作《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在欢乐的花灯中,不禁想起了在开封度过的元宵佳节,通过对比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元宵节的情景,抒发故国情思,颇具一唱三叹的艺术感染力。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谥元献,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少年得志,景德二年(1005年)15岁时即以神童来开封入仕,逐步官至宰相,最后于至和二年(1055年)65岁时卒于开封。除了外任的15年(其中晚年的10年全在外地),他在开封优裕地生活了35年。可以说一生最好的年华都在开封度过,大部分词作是开封的产物,所写对象也多是开封景物。如天禧二年(1018年)直史馆时所作的《迎春乐》:
    长安紫陌春归早。亸垂杨、染芳草。被啼莺语燕催清晓。正好梦、频惊觉。
    当此际、青楼临大道。幽会处、两情多少。莫惜明珠百琲,占取长年少。
    晏殊一生饱享富贵,笔调闲婉,在北宋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近代著名文学家冯煦指出:“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推之为北宋词坛的第一位领袖。清末词论大家吴梅也认为“宋词应以元献为首”。当代学者多认同这点,有“北宋的词是由晏殊发轫,经欧阳修到苏轼和晏几道,才达到了最高峰”的论断。
    以上四面旗帜以外,其他婉约派代表人物均曾在开封长期居住,饱受熏陶感染。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也对词风进行了革新。天圣元年(1023年),17岁的欧阳修来开封应试不中,天圣五年(1027年)再次应试于礼部仍落选。他次年在胥偃的带领下进京,第二年补为广文馆生。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次年赴任西京留守司推官。至此,欧阳修陆续来开封3次,生活、学习四五年。明道二年(1033年)初曾来开封出差。景祐元年(1034年)五月进京担任馆阁校勘。景祐三年(1036年)五月因营救范仲淹被贬知夷陵县。康定元年(1040年)六月召还,任馆阁校勘等职。庆历二年(1042年)九月出知滑州。次年三月还京知谏院。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出任河北路转运使。此后辗转州郡之间。至和元年(1054年)六月进京判流内诠,后官至参知政事。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后,因被污谤求外任,三月出知亳州。后致仕,于熙宁五年(1072年)去世。在其一生的66年中,大约有22年是在开封,其词作当深受京城的影响。
(作者:程民生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花好月圆好年华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