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封:词史的地域高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3/23 10:26:4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慢词指依慢曲填的词,是宋词的两大主要体式之一,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兴起,是北宋前期百余年词史发展繁盛的一个里程碑,而这座里程碑矗立在开封。“词自南唐以后, 但有小令。其慢词盖起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竞赌新声。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言语,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其后东坡、少游、山谷辈,相继有作,慢词遂胜。”随着都市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短小的小令已难以淋漓尽致地表达, 而兴起于悠闲都市的慢曲,节奏较舒缓,曲调较悠长,所以填制的歌词相应的篇幅增长,字数远比小令为多。慢词是在开封这一特殊环境中兴起的,其中的市民情调和俚俗语言,更是开封特产,遂成为都市词的最佳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在北宋都市词当中,有近六成都是慢词作品。”由此可知,都市词的兴起丰富了词的形式。
慢词的创新者和推动者,当推柳永:“余谓慢词当始耆卿矣。”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他7岁时就随其父来过开封,自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25岁时再来开封,一直到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41岁离开,在开封生活了16年。景祐元年(1034年)51岁时又来开封应举得中,调官睦州。其早年在开封的大部分时间中,虽名为应举求学,实际多流连于花街柳巷,一度成为专业词作家,醉心于创作新词:“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狎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以其新颖的都市题材、优美的曲调而名声鹊起,扩大了都市词的社会影响。宋人陈师道载:“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必使侍从歌之再三。”他在开封市井中挖掘题材,迎合民俗风情,创新的都市词面貌一新,雅俗共赏,遂成为沟通市井与朝堂的关键作家和词作潮流的引领者,并使慢词与以往一统天下的小令齐头并进,极大丰富了词的表现形式,可谓都市词乃至宋词发展的功臣。
作为都市词的代表作家,柳永以开封为题材创作出大量歌颂“帝里风光烂漫”的作品。如《破阵乐》: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词中描写了宋代君臣士庶游览金明池的盛况,季节美,环境美,场面热闹,声色浓烈,形象地反映出开封昌盛欢乐的景象。又如《木兰花慢》: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对佳丽地,任金罍罄竭玉山倾。拼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作者:程民生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