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源自上古开封的中国太极“茶道”
源自上古开封的中国太极“茶道”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11 9:52:3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开封是道教、佛教和“茶道”的发源地。老子为西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的后裔。聃季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俗称“老幺”,也称“老聃”。周成王时期,“老聃”在开封杜良乡国都里一带的高丘上建立聃国。因古代“聃”与“沈”同音,故“聃国”也称“沈国”,是沈氏的重要起源。西周中期,东夷人进攻聃国,将其肢解。一部分聃国人被迫迁徙到安徽临泉县城西侧,建立“沈子国”。春秋时期作为聃国老聃后裔的老子家族,又迁徙到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世袭老聃在周朝“司空”“守藏史”官职,封地在郑州中牟圃田泽南之沛北部的“彭邑”一带,后人也称老子为“老聃”“老沈”等。
    公元前522年,老子参加周朝社会“铸无射”改革失败后,携周朝典籍随王子朝逃奔楚国。王子朝遭周敬王暗杀后,老子返回周朝,被罢免世袭官职,回到自己的封地彭邑,边在圃田国学府讲学、边走访于中牟、开封一带的昆仑山之地,收集、研究和传播道学。老子常乘青牛到先祖聃国旧地寻根访祖,拜贤问道,悟出很多天地间的道理。兰考白云山、开封杜良老丘、平丘鸣条苍梧山、开封昆仑太岳台(也称三层台)、仪邑南门驿店(今延庆观一带)等,都是老子经常问道、访贤和休息之地。
    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神仙,老子《道德经》被捧为道教主要经典来育化后人,但其太极文化的地理来源却在开封昆仑山之地。
    四
    通过对上述历史文化发源、传承和弘扬的情况分析、论证,我们初步掌握了太极和合之“道”文化、“茶道”文化产生、内涵、继承等基本概况,并从中得出3点感悟:
    1.开封是太极阴阳和合之“道”的发源地。
    天皇伏羲在开封古陈留肇始太极阴阳八卦,即河图洛书文化,并被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在伏羲皇都陈留不断完善和传承,形成了具有太极阴阳和合之“道”特色的唯物辩证世界观和方法论,引领华夏先民按照“天地人合一”、“天地人之中”的基本原理,在开封昆仑山之地建立了氏族邦国,即“中央之国”“中国”。
    华夏先民将太极阴阳和合之“道”发扬光大,世代传承,深深融入到华夏民族的社会、思想、文化、道德等意识形态之中,并以此来指导华夏民族的生活、繁衍、劳作、发展和传承,逐步把上古时期的“中国”建设成为了后来的大中原和现在的大中国。
    2.开封是道、儒、佛文化的发源地。
    春秋时期的老子,继承上古伏羲、炎帝、黄帝时期传承的太极阴阳八卦,即河图洛书文化内涵,在西周先祖聃季载建立聃国的开封大梁一带,访古问道,感悟自然,创造了具有太极阴阳和合文化本质的道教理论学说《道德经》。
    儒家创始人孔子踏足中原华夏文化核心地,周游以开封为中心的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并在卫国西南部的开封一带求师、问道、讲学,拜访了彭邑老子、仪邑封人、杞国夏人后裔、陈留河图庄、仓垣仓颉字碑等地,学习中原文化,创造了具有太极阴阳和合文化本质的儒教理论学说《论语》。
    魏晋时期的中原汉族沙门朱士行,首开西行取经之先,为中原政权带回佛经,并在太极阴阳和合之“道”和老子道教文化发源地开封仓垣水南寺(今铁塔公园),翻译成汉字版本的《放光般若经》,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开封也由此成为中国化佛教的发源地,为道、儒、佛教融入和传承太极阴阳和合文化,提供了地理优势,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韩鹏,李利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