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源自上古开封的中国太极“茶道”
源自上古开封的中国太极“茶道”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11 9:52:3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中国“茶道”与中国道、儒、佛“三教”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关系,而道、儒、佛“三教”又与太极阴阳之“道”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因此,中国“茶道”所反映的根本文化就是太极阴阳之“道”。自古以来,华夏先民将太极阴阳之“道”潜移默化到茶文化之中。因此,“茶道”文化从不同角度印证着太极阴阳之“道”文化的存在。所以,我们研究“茶道”,就不能不遵循太极阴阳之“道”的基本规律和道、儒、佛“三教”的文化理念,来认识它们彼此之间的共性,了解自然、人类、社会和茶文化的本质内涵。
    中国的道、儒、佛“三教”都对“茶道”分别有着独到的理解,而中国“茶道”却是对中国太极之“道”的传承和弘扬。但是,中国太极之“道”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发源于何时、何人、何地?对中国华夏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有什么重要影响?“茶道”为什么要效法太极之“道”?不扫去这些迷惑人们的雾障,“茶道”文化的本质就很难说的清楚。
    一
    “茶道”是对太极之“道”的传承和弘扬。
    中国“茶道”文化,源于中国的“道”文化。而中国的“道”文化,则源于上古时期伏羲肇始的太极八卦文化,是华夏历史文明的起点。
    中国的茶文化,包含着“茶道”精神和“艺茶”之术等内容。“茶道”则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茶道”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是“茶艺”之源;“茶艺”是“茶道”内涵的外延和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本质上是指人们在制作、展示和饮用茶的过程中,效法太极阴阳“和合”之“道”,形成、遵循的基本法则。这种基本法则也是对太极阴阳、“和合”自然规律的效法。因此,茶文化的基本内涵,突出地体现在太极阴阳“和合”之“道”方面,故形成了“茶道”,而“和合”之“道”正是中国“茶道”人文精神的本质内涵。
    太极阴阳“和合”之“和”,代表着天、地、人内部自我之“和”,也代表着天、地、人三者同一之“合”,自然、人类、社会同一之“合”,万事万物内部同一之“合”。所以,“和合”象征着大自然、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和谐、和平、和气,也象征着事物内部的统一、大同、共存,并由此产生了大自然、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和合”之“道”、之“德”、之“善”、之“美”。
    茶文化的精髓,在于太极一阴一阳之间的“易”“道”“和合”。茶道源自“太极”“易”“道”“和合”,传承着“太极”“易”“道”“和合”的人文精神,故茶道与“太极”“易”“道”“和合”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茶道”在儒教、道教思想中的体现。“中庸之道”,是儒学家的重要思想。而“中庸”思想反映的就是“太极”“中央”“和合”之“道”。北宋程子解释在《中庸》中认为:“中庸之道出自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意思是说,“性”是天地及其规律赋予人的自然属性,依照自然属性去做事叫做“道”,“修道”的方法就是“教化”。这个“道”,像天地一样与人类社会共存。如果人类社会背离了天地自然规律,那就是“无道”了。
    对于人与茶的自然属性,无论道家或儒家,都善于以茶拟自然人、拟自然环境的方式加以表述。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聃在《道德经》中认为:“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曰复命。”这里的“静”就是太极之“根”,即阴阳和合,万物太平、安宁的自然之“静”。战国时期常游于魏国大梁(开封)的哲学家庄周,在哲学著作《庄子》中也认为:“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谓之天乐。”在茶事中,古人主张用本地之“水”煎饮本地之“茶”,以保持“茶”与“水”的自然本色。这说明用自然、安宁的心态去沟通天地万物,就可达到“物我两忘”“天地人合一”,也就是“天乐”的境界。

(作者:韩鹏,李利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