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上古开封的中国太极“茶道”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11 9:52:3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太极之“道”,是天地人共同效法的自然规律,进而形成了太极“天地人合一”“天地人之中”的文化、道德和世界观。并在这些观念引领下,建立了天、地、人上中下彼此合一对应的,以天皇伏羲、地皇女娲、人皇炎帝皇都为氏族政治核心,以太极山、昆仑山为“天地人之中”的华夏氏族联盟,也称“中央邦国”“中央王国”“中央之国”等,简称“中国”。
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及其后裔子孙受伏羲太极之“道”、唯物辩证观的育化和影响,恪守“天地人合一”“天地人之中”的法则,世代传承先人祖训,繁衍生息在“中国”之地,终使小“中国”变成了大中原,继而变成了现在的大中国。
中国的茶文化,始于三皇之一的人皇,即神农氏炎帝。炎帝继承了居住在开封昆仑山东部古黄柏山(今祥符区小黄铺一带)伏羲、居住在开封昆仑山南部古平台、逢山(今禹王台区繁台);女娲继续在“陈留”空桑之地建都,成为天下的共主。
炎帝在伏羲、女娲皇都“陈留”开创了华夏氏族的原始农业,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他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自此中国进入农耕社会。炎帝踏遍昆仑山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也是中国茶叶功能的发现者和利用者。因此,约成书于秦汉时期的最早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就是“茶”。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荼,苦茶也。”
开封古“陈留”“空桑”之地,就是太极文化“天地人合一”之地的昆仑山“天地人之中”。“天地人之中”的昆仑山,与天上北斗之位的“天之中”上下对应。因此,西汉易学著作《尚书纬》认为:“北斗居天之中, 当昆仑之上。”
与“天之中”北斗上下对应的昆仑山,也称“地之中”。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在《艺文类聚》引用汉代著名地理学家桑钦《水经》记载:“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汉代易学著作《河图括地象》也记载:“昆仑者,地之中也。”
昆仑山“地之中”,本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共同居住、建都、下葬之地,昆仑山也称“太岳山”“太一山”。所以,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十八》中记载:“壬子,命太史监南宫说等于河南、北平地测日晷及极星,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同时候之。阳城晷长一尺四寸八分弱,夜视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十分度之四;浚仪岳台晷长一尺五寸微强,极高三十四度八分。”“浚仪岳台”,即开封“太岳台(山)”;“一尺五寸”,即古人以八尺圭表测量昆仑山“天地之中”夏至日影的历史依据。
对此,宋代史学家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卷五十八》中进一步记载:“唐开元十二年,遣使天下候影,南距林邑,北距横野,中得浚仪之岳台,应南北弦,居地之中。大周建国,定都于汴。树圭置箭,测岳台晷漏,以为中数。”由于开封太岳台“为中数”和“地之中”,这里成了唐代之后大(后)周、后晋、后汉、后周、宋代等建立“中央之国”的国都之地。
不仅如此,“中央之国”的“中央”,是太极五行“中央、土、黄”和洛书九宫图“中(五)宫”的方位名称。因此,在这里称帝者为“中央帝”“黄帝”,有“土德”,所建的帝都称“中央宫室”,也称“黄台之丘”“黄帝宫室”,是黄帝称帝、成婚、生子之地。所以,唐代医学家王鹳《黄帝本纪》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生二子玄嚣、昌意。”“大梁”,就是开封太岳台“地之中”,战国时期为魏国国都。“大梁”北部约6公里处的“轩辕楼”,就是黄帝建都之地,也称“轩辕丘”,村民至今为复姓“轩辕”。
(作者:韩鹏,李利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