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许慎文化及文化产业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3 17:06:0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2005年,漯河市政府投入巨资,以许慎墓为中心,建设许慎文化园,同时,盛邀国内外文字专家齐聚漯河,学习研究许慎及其《说文解字》。文化园内,除了叔重堂,许慎塑像,字典博物馆、许学研究馆、说文解字碑林、书法纪念墙、汉字大道等一应俱全。当年的许学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同意,以此次学术研究为起始,以后每五年召开一次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如今,研讨会已历三届,届届隆重热烈,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我国文字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盛会。
三
不仅仅是漯河市,就连漯河周边地区也不乏对许慎顶礼膜拜、对许学研究情有独钟的莘莘学子。与漯河市原来同属一个地区的许昌籍学者王蕴智就是其中的一位。
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教授早年师从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对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化和汉字的演变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说文解字》是许慎穷毕生精力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事业的结晶,在中华学术史上,占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自《说文解字》问世以后的1800多年间,我国传统汉语文字学的研究,便是以《说文解字》为基础和对象。人们把对许书的研究称之为“《说文》学”,或亲切地称作“许学”。过去的学者一直把《说文解字》放在与儒家经典相等同的地位。晚清乾嘉学派再度使传统国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他们的学术贡献主要就是基于对《说文解字》的深入研究。历代研究中国文字学的学者和他们的著作,皆承继许慎所开创的事业,为汉字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今天,如果想要深一步地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也必须了解、熟悉《说文解字》。在民间,尤其是中原一带,人们一向习惯将四位著名历史人物尊称为“圣”。他们是“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和“字圣”许慎。惟“字圣”之名比较学术和专业,长期以来多被历代的士林学者所尊奉,把许慎视为汉字学的鼻祖,许慎家乡则为汉字学的发祥地,是汉字文化圣地。
说到“许慎文化”这一概念,王教授在接受笔者专访时谈到:许慎文化的内涵包括了许慎事迹和《说文解字》学两方面。这个界说还可以广义一点来理解,即“许慎文化”当是指华夏同胞热爱汉字、学习研究汉字的传统人文精神以及由许慎所发凡、创立的汉字学。要使许慎文化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单靠专业学者的力量远远不够。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能够影响国人上千年,华佗的精神至今能够鼓舞杏林志士,在杜甫的故乡,三岁幼童能够背诵杜甫的诗篇。与之相比,许学事业今后也应该更大众化、平民化,更深入人心。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是积极培育家乡人民像许慎那样热爱家乡、热爱汉字、热爱汉字文化的精神。对于许慎本人的敬仰,我们不能仅仅表现在尊许和祭许的层面上。作为后学,不能简单地依赖一部《说文解字》搞许学,因为我们今天毕竟看到了更为丰富的出土文字材料。一方面,我们需要像许慎那样沉下心来整理、考释早期文字,尤其是许慎未能真切感知到的商周古文字。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像许慎那样花大力气,描绘出一部更为完整的汉字发展史展示给世人。如今我们开发家乡的许慎文化,首先是要进一步向全社会推广宣传字圣许慎的事迹,让漯河人都知道许慎,都了解许慎精神,普及汉字知识,都能对中华文字说上一二。相信伴随着漯河经济的腾飞和群众文化品位的提高,家乡父老也会越来越以魅力无穷的汉字引以自豪。
“目前,汉学研究、汉字研究的最高水平还是在中国,而中原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摇篮,汉字文化与河南的联系极其密切。河南不但是历史文化大省,更是出土文字史料大省,又是研究汉字的故乡。这是我们的优势。在这方面,我们中原学者有着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应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说到弘扬许学的话题,书写《说文解字》碑林的书法家潘清江这样认为:“许慎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资料占有、治学思想等方面的局限。假如许老先生能够活到现在,他也一定不会满足,一定还会重修一部新的《说文解字》。”王蕴智教授在谈到这一话题时进一步坦陈自己的心愿:当代学人当应发扬许慎精神,重修一部现代版的汉字大典,把故乡建成真正的汉字之乡。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逐步把漯河建成河南乃至全国性的许慎文化研究中心、许慎文献资料中心和汉字文化圣地旅游中心。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