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临颍县高宗寨:一砖一瓦诉沧桑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3 17:09:3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漯河市临颍县三家店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子叫高宗寨村。该村距临颍县城15公里,其形如龟,是一座千年古城遗址。走过千年风雨,这个村落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近日,记者来到该村进行实地探访。
传说商王曾在此筑城
1月29日,从漯河出发,开车近两小时,记者来到高宗寨村,见到了在村口忙碌的村支书宋志恒。
从村南的道路进入村内,能感觉到地势逐渐升高,并有一个较陡峭的上坡路。城壕之间修有桥,路面高出地面。宋志恒介绍说,这里是商代古城遗址,古城是商朝第23任君王武丁所建,武丁被称为商高宗。高宗五十五年,因蝗虫成灾,高宗为灭蝗虫,带领众大臣和官兵远巡至此。他发现此处有卧龙岗,前后有两处形似乌龟的地块,呈现三岗三洼的地形。高宗大喜,便想在此建一座城池。城池建成后,命名为商城。城内三条东西大街,一条南北大街,史称“王字街”。各条大街与城门相连,整体为“国”字型。武丁去世后,谥号高宗,所以高宗寨又被称为“高宗城”。
宋志恒说,过去城门楼高大巍峨,高约15米,宽约5米,长约10米,门洞内装有两道木门,城门楼超出城墙约2米,便于观察城墙外敌情。如今城墙大部分已废弃,尚存东、西、南三门,北门因防匪盗已经封闭。
沿东门进入城内,记者见到一座寺庙,负责寺庙日常事务的村民董培欣告诉记者,这处寺庙是商城寺(今华严寺)旧址。北宋年间,寺院扩建时,因城内地方较小,便把寺院迁移到后边的龟形岗上,仍称之为商城寺。记者看到华严寺附近还有一座寺庙,两座寺庙相隔三四百米,都处于层层柏树包围间,幽静安谧。
村内曾出土许多文物
在村子北面,有一所中学叫华严寺中学,这所学校就建在华严寺遗址上。学校门口有一块碑,简单介绍了华严寺遗址的情况。记者看到碑文中写道:华严寺遗址位于临颍县城东30里、三家店村南1里处。遗址高8米,占地50余亩,基址如龟形,首尾四肢具备,寺院建于龟背之上。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平整土地过程中,遗址遭到破坏,村民于遗址周围经常捡到石斧、石铲、蚌刀、蚌镰、骨镞,陶纺轮、陶网坠等器物。接近寺基处常出现空心砖墓,并有铜尊、铜鼎出土。据考察测定,此地文化层4米,为古颍河沿岸新石器文化遗址。2008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村民说,大家在田间劳动时,曾不断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汉唐时期的文物,尤其是在城墙下,曾出土很多新石器及秦汉陶片。72岁的村民冯付金告诉记者,他听长辈说过不少关于村子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说,村里有位叫董怀周的老人,新中国成立前曾在城内靠近西城墙处一干涸的水井下,挖出一段长3米的桅杆,后来桅杆被董怀周用来做了水桶,特别耐用。还有一个故事说,村上有一位叫程铜德的村民,挖井时从地下挖出诸葛亮定时钟。而过去人们储存过冬粮食的红薯窖里,村民曾挖出过不计其数的海螺、蚌壳、石斧、石刀、瓶瓶罐罐等物品。“村民程丙离在挖红薯窖时挖出个亭子形状的地下建筑物,现在那一片地已经被封住了。”村支书宋志恒说。
村民有舞龙的传统
根据传说,人们为了纪念商高宗为民除蝗的功德,修建了一座寺庙,供奉他的雕像,称之为商城寺。每逢初一、十五,方圆数百里的香客络绎不绝。“现在周边寺庙多了,这里的香火没有以前旺了,但逢年过节,还是有不少村民来祭拜。”董培欣告诉记者。
冯付金今年72岁,在他的记忆里,商城寺建得宏伟壮观,非常气派。“商城寺将近180平方米,有特别粗的廊柱,寺门口有棵大槐树,两个人才能合抱得住。”冯付金说,他十几岁时,寺庙被烧毁。
在民俗方面,该村村民的舞龙技艺高超,被奉为周边村镇最正宗的、能带来福运的“龙”。“正月十五闹花灯,我们自己在村里舞;平时附近村子哪里有庆典,都是请我们村的人去舞龙。”村民董培欣自豪地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村子里的舞龙活动中断了一阵子,改革开放后又重新焕发了生命力,村里男女老少都能讲出几个关于舞龙的故事,甚至能舞上一段。“现在舞龙队基本上都是女的。我们村的舞龙有个特点:春节时龙有12条腿,逢润月就有13条龙腿。40多米的龙,十七八个女人舞起来威风凛凛。”董培欣告诉记者,每条用竹竿套上布做成的龙腿都需要有一个人举着,整条龙舞下来,舞者大汗淋漓。但舞龙一直是村里的“招牌”,大家也都乐于去干。
董培欣生于1965年,一直在村内生活,对很多往事记忆犹新。“1975年发大水,方圆几十里地的村民都来我们寨子避水。”董培欣回忆,洪水将周围淹没了,而由于高宗寨高于地面,没有水,成了附近村庄村民们的避难所。发洪水时寨子内的井水浑浊、苦涩、难以下咽,惟独商城庙门口的一眼小井里取出来的水味道甘甜,这眼井成了那个特殊时期大家吃水的唯一来源,此事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
村民积极保护村里古迹
如今的高宗寨,大部分村民已经搬到了寨子外面,高出地面8米的老寨子里,只剩下十几户人家。“村里有村规,任何人不能乱动城墙,不能挖土,不能砍树。”宋志恒说,连同村子里的商城寺,几乎所有的古柏也都被划定为文物,每棵树都有自己的编号。
在城内,记者还见到一处清朝时的青砖瓦房,除了斑驳的墙面,看起来完好无损。宋志恒说:“房子外观和农村瓦房没太大区别,但里面是双梁结构,房顶也有特殊构造,结实耐用。这处房屋曾用作村卫生室、村支部办公室及村民住处等,如今虽然空着,但一直没有拆掉,就是为了保护村子里的古迹。
“这不仅是国家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村的根脉,我们要尽可能地保护好它,使它发扬光大。”宋志恒告诉记者,如今村子的房屋建筑及生活规划基本上在寨子附近进行。
现在的高宗寨村里的道路全都是硬化路面。宋志恒介绍说,村里道路刚完工不到半个月,下一步他计划挖下水道、搞绿化、装健身器材。“村民文化活动广场马上就建好了,场地已经硬化好了,就等买器材、贴宣传画了。”宋志恒说,他们想把高宗寨村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旅游价值的古村落,在不断发展中惠及每个村民,让村民们为高宗寨村感到骄傲。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